无线电 编辑
无线电,又称无线电波、射频电波、电波,或射频,是指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上,其波长长于红外线光。频率范围为300GHz以下
,其对应的波长范围为1毫米以上。就像其他电磁波一样,无线电波以光速前进。经由闪电或天文物体,可以产生自然的无线电波。由人工产生的无线电波,被应用在无线通讯广播雷达通讯卫星导航系统电脑网络等应用上。
1
相关
收音机是一种小型的无线电接收机。主要用于接受无线电电台的广播节目,收听无线电发射台,通常是广播电台发送的娱乐及资讯节目。它有异于军事用途的无线电接收器,后者不是广播。
传呼机,是一种具有接收简易文字信息功能的个人无线电通讯工具,随着手机的普及现已式微。
李·德富雷斯特,美国发明家,为真空管的发明者,被誉为“无线电之父”、“电视始祖”、“电子管之父”。真空三极管的发明使电子管得以成为能够实用的电子元件,推动了无线电及其他电子行业的发展,这之后的20年中,各种电子设备不断涌现出来,比如广播、电视和雷达等。李·德富雷斯特共计拥有超过300项专利。
北约音标字母,正式称为国际无线电通话拼写字母,是最常使用的拼写字母。虽常称作“语音字母”、字母解释法或是通讯代码,但其字母拼法与标音并没有关连。因罗马字母之发音在各国念法常有差异,北约音标字母中的A到Z和0到9使用截头表音法。由此,无论透过无线电或电话收发语音讯息双方之母语是否相同,众多字母与数字组成的关键配搭也可较为准确地朗读及知悉,并确保传送之语音有一定的可理解性,这在保证航行或涉及人员安全的时候尤为重要。
赫兹是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表示每一秒周期性事件发生的次数。赫兹是以首个用实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命名,常用于描述正弦波、乐音、无线电通讯以及计算机时钟频率等。
偶极子天线是在无线电通信中,使用最早、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天线。它由一对对称放置的导体构成,导体相互靠近的两端分别与馈电线相连。用作发射天线时,电信号从天线中心馈入导体;用作接收天线时,也在天线中心从导体中获取接收信号。常见的偶极子天线由两根共轴的直导线构成,这种天线在远处产生的辐射场是轴对称的,并且在理论上能够严格求解。偶极子天线是共振天线,理论分析表明,细长偶极子天线内的电流分布具有驻波的形式,驻波的波长正好是天线产生或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长。因而制作偶极子天线时,会通过工作波长来确定天线的长度。最常见的偶极子天线是半波天线,它的总长度近似为工作波长的一半。除了直导线构成的半波天线,有时也会使用其他种类的偶极子天线,如直导线构成全波天线、短天线,以及形状更为复杂的笼形天线、蝙蝠翼天线等。历史上,海因里希·赫兹在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实验中使用的天线就是一种偶极子天线。
国际长途电话是指连接不同国家的电话。这些电话经交换机处理,使用的媒介包括连接不同国家之间的海底电缆、人造卫星、无线电、光纤及IP电话网络。国际长途电话拨号的一般顺序是:拨出国国际冠码+拨入国国际电话区号+目标号码。
活动星系核 是星系中心的一个紧密区域,在至少一部分--可能全部的电磁波谱上远比普通光度高,它的特征表明过高的光度不是由恒星产生的。如此高的非恒星辐射在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光、Γ射线波段观测到。一个有着活动星系核的星系被称作“活动星系”。从活动星系核发出的辐射被认为是因为宿主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物质吸积产生的。
广播是指利用电信技术传送声音、影像、视频等资讯内容提供给公众的行为,属于传播媒体的范畴。相对于电话、早期无线电等电子通讯形式,其特色是“一对多”,单向的将资讯传播给广大的阅听人。广播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分别为传播声音内容的电台广播、以及同步传播声音与视觉内容的电视广播,其中电台广播在1920年代开始流行,发展的时间较早。提供广播内容的单位或设施称为广播台,亦称电台,包含广播电台与电视台。从广播衍生但形式相异的概念为小众传播与随选视讯。
反辐射导弹是一种专门针对无线电讯号发射来源的导弹。这里所指的无线电讯号来源包括雷达、各种通讯设备或者是进行电磁干扰的发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