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星系核 编辑
活动星系核 是星系中心的一个紧密区域,在至少一部分--可能全部的电磁波谱上远比普通光度高,它的特征表明过高的光度不是由恒星产生的。如此高的非恒星辐射在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光Γ射线波段观测到。一个有着活动星系核的星系被称作“活动星系”。从活动星系核发出的辐射被认为是因为宿主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物质吸积产生的。
3
相关
卢炬甫,男,湖北大冶县人,中国天体物理学家,厦门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黑洞吸积盘理论及其高能天体物理应用,包括活动星系核、X射线双星、伽玛射线暴等。曾任致公党中央委员、中国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委,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吸积是天体通过引力“吸引”和“积累”周围物质的过程。吸积过程广泛存在于恒星形成、星周盘、行星形成、双星系统、活动星系核、伽玛射线暴等过程中。吸积在天体物理学中是比核聚变等其他能源更高效的产能方式。例如发生在黑洞或中子星周围的吸积过程能够将被吸积物质静质量能的10%以上转化为辐射的能量。由于被吸积的物质往往具有角动量,因此会形成吸积盘。
NGC 3008是一个位于大熊座的透镜状星系,拥有活动星系核,由第三代罗斯伯爵威廉·帕森思及其助手发现。NGC 3008直径4万光年,距离地球2.4亿年,退行速度4785 km/s。NGC 3008属于NGC 2998星系群。该星系群还包括NGC 2998、NGC 3002、NGC 3005、NGC 3006等星系。NGC 3008在星系群中恒星形成的速度是最低的,平均每年仅生成0.02 M☉质量的恒星。
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是以等离子体物理学为基础的天体物理学分支。宇宙中绝大部分物质是等离子体,因此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日冕、超新星遗迹、活动星系核、致密星、星际介质等。
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是以等离子体物理学为基础的天体物理学分支。宇宙中绝大部分物质是等离子体,因此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日冕、超新星遗迹、活动星系核、致密星、星际介质等。
电波星系是在无线电波长上非常明亮的星系。它们有活动星系核,或者说,可能有类星体、耀变体。它们从10 MHz到100 GHz的光度流量累计达10 Watt。 在星系中央,两道喷流和周围的介质发生了相对论性发光,发射了同步辐射。射电星系可以在遥远的距离外被观测到,可以做为观测宇宙学上可贵的工具。研究集中在星际物质和星系团上。
朱雀号卫星,原名,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联合日本多所大学,以及美国宇航局共同研制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是日本发射的第5颗X射线天文卫星,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宇宙中发出X射线辐射的等离子体的性质、星系团的演化,以及活动星系核周围的物理过程等等。该卫星于2005年7月10日在鹿儿岛航天中心用M5火箭发射升空,用于替代2000年2月发射失败坠入太平洋的卫星。
M81是一个经典的漩涡星系, 又名波德星系。在小型望远镜里,它是一个有明亮中心的大椭圆光球。其星等是+6.8。雪茄星系与M81相距0.5度。体积庞大的波德星系离地球较近, 并且拥有一颗活动星系核
,所以它在天文学研究上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此外由于波德星系的亮度较高且体积庞大,此星系也是各天文爱好者所热衷的观测对象。
朱含枢,男,浙江青田人,中国射电天文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活动星系核、类星体等。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又名慧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的第一个X射线天文卫星,于2017年6月15日11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探测器将用于X射线宽波段巡天,发现被尘埃遮挡的超大质量黑洞和未知类型天体;通过观测黑洞、中子星、活动星系核等高能天体;研究致密天体和黑洞强引力中物质的动力学和高能辐射过程;探索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的技术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