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心说 编辑
日心说,也称为,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1
相关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一组太空科学研究队发现了已知最热的行星。随着一些具有太阳大小的天体被发现,“行星”一词的科学定义似乎更形迫切。历史上行星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16世纪后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望远镜被发明和万有引力被发现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还有为数不少的小行星。20世纪末人类在太阳系外的恒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类已发现2000多颗太阳系外银河系中的行星。
有关世界起源和命运的假说可以追溯至已知最早的文字记载;然而,几乎在所有的时代里都没有人尝试将之与“太阳系”的起源理论联系在一起,原因只是单纯的因为几乎没有人知道或是相信太阳系的存在,如同我们现在所理解与认知的太阳系。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理论的第一步是一般所接受的日心说,这种模型将太阳放在系统的中心,和将地球放在轨道上绕着太阳转。这个理论在数千年前就已经酝酿了,但到了17世纪末期才被广泛地接受。“太阳系”这个术语在1704年才正式有使用的纪录。
火星观测历史是关于火星观测记录在册的历史。 早期的火星观测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古埃及天文学家的时代。 中国关于火星运动的记录出现在周朝建立之前。 巴比伦天文学对火星的位置进行了详细的观测,他们发明了算术技术来预测火星的未来位置。 古希腊哲学家列表和天文学家发明了地心说来解释行星的运动。 在古希腊和古印度文献中可以找到对火星角直径的测量相关记载。 16世纪,尼古拉·哥白尼提出了太阳系的日心说,这个模型提出行星沿着环绕太阳的圆形轨道运行。 约翰内斯·开普勒对此进行了修正,得出了一条更符合观测数据的火星椭圆轨道。
尼古拉·哥白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提倡日心说模型,提到太阳为宇宙的中心。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般认为他著的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它开启了哥白尼革命,并对推动科学革命有相当大的贡献。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一组太空科学研究队发现了已知最热的行星。随着一些具有太阳大小的天体被发现,“行星”一词的科学定义似乎更形迫切。历史上行星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16世纪后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望远镜被发明和万有引力被发现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还有为数不少的小行星。20世纪末人类在太阳系外的恒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类已发现2000多颗太阳系外银河系中的行星。
尼古拉·哥白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提倡日心说模型,提到太阳为宇宙的中心。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般认为他著的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它开启了哥白尼革命,并对推动科学革命有相当大的贡献。
尼古拉·哥白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提倡日心说模型,提到太阳为宇宙的中心。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般认为他著的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它开启了哥白尼革命,并对推动科学革命有相当大的贡献。
安德烈亚斯·奥西安德,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教改革家。他多年致力于新教上的改革工作,并曾因教义上所引发的问题而与马丁·路德发生争论。他曾主持出版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私自添加前言,虽然篡改了哥白尼的本意,但间接促进了日心说的传播。
安德烈亚斯·奥西安德,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教改革家。他多年致力于新教上的改革工作,并曾因教义上所引发的问题而与马丁·路德发生争论。他曾主持出版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私自添加前言,虽然篡改了哥白尼的本意,但间接促进了日心说的传播。
古典行星,有时也被称为目视行星、经典行星。古典行星为人类肉眼可见的,相对于固定恒星在天球上移动。在一些古文明中,古典行星为太阳、月球、木星、土星、水星、火星、金星。行星名单的去留,取决于行星定义观念的改变。自1543年欧洲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论》一书中的日心说开始,太阳与月球从行星之列被剃除,加入地球。在一些文献中,天王星与海王星也是古典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