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肇嘉 编辑
杨肇嘉,台湾政治人物、社会运动家,台中清水区人。杨肇嘉为知名门阀士绅,投身台湾民族运动,鼓吹地方自治,多次被台湾总督府“关切”。其为人急公好义,于台湾日治时期助成无数台湾青年,包括奖励青年画家、资助飞行家、鼓励文学青年翻译《红楼梦》等。中华民国政府撤退来台后,担任台湾省政府民政厅长,1962年起担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杨基先,台湾律师、政治人物。台中市清水区清水社口杨宅族裔,为台湾日治时期社会运动者杨肇嘉族侄。战后当选首任民选台中市市长。
刘明电,日治时期台南人,早年负笈东瀛留学,后赴德深造,昭和二年〈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返台,是台湾第一位专攻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支持农民抵抗殖民压迫,1930年返台从事社会运动,参与创立《台湾新民报》并任取缔役,及嘉南大圳会议的常任委员,1935年深耕犁事件遭日本当局羁押,携眷离台旅日,1939年参加推动反对“台湾米谷移出管理法案”,与吴三连、杨肇嘉被称为“米管案三勇士”,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刘明电谴责国民党,并开始与中共人士接触,经常赴中国,被依附匪罪名将其财产充公,直到1978年客死日本都未曾再返回故乡台湾。
新民会受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影响成立于1920年1月11日,是台湾日治时期由在日台湾留学生于1919年开始组织的第一个政治运动团体。其目的在于从事政治社会改革运动,以增进台湾同胞幸福。前身为1918年末组成的“启发会”,为扩大并强化组织,以旅日台湾留学生蔡式谷、林呈禄、吴三连等人为核心,加上部分旅日台湾士绅,使启发会改组成为“新民会”。会长为林献堂、副会长为蔡惠如,而会员中较为活跃的有彭华英、蔡培火、王敏川、林呈禄等。在新民会成立大会上,并订定3个决议目标,分别为“为增进台湾同胞之幸福,开始政治改革运动”、“为扩大宣传,发行机关杂志”、“寻求与中国同志接触之途径”,第一项的落实工作就是“六三法撤废运动”的推动。第二项的落实则为发行机关报《台湾青年》月刊,而成员蔡惠如、彭华英、林呈禄也曾与中国政治人物往来,执行了第三项。同年,参加新民会的留学生亦成立“台湾青年会”,后改称“东京台湾青年会”,而新民会的对外公开活动,都以东京台湾青年会的名义举办。到了1927年,新民会多数重要干部多已离散,于是将会长制改为理事会制,推举士绅杨肇嘉为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