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呈禄 编辑
林呈禄,台湾日治时期曾改日本姓名林贞六。台湾桃园市大园区人,报纸编辑。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民主自治运动的鼓吹者,曾任《台湾青年》、《台湾》、《台湾民报》、《台湾新民报》、《兴南新闻》等报章杂志社干事,1923年因治警事件被捕,他也是战后台湾东方出版社的社长,台湾推理小说的催生者。
2
相关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台湾日治时期,是由新民会发起,向帝国议会争取在台湾设置自治议会的政治运动;该运动是台湾对日本统治从武力反抗转为近代式政治运动的转捩点,也是台湾日治时期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政治运动。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废运动。林呈禄认为撤废《六三法》无异于接受当局的内地延长主义政策,有损于台湾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受其主张影响,运动的方向遂由撤废《六三法》转为设置台湾议会的诉求;基于日本宪政主义的精神,应设置台湾议会,将台湾总督府的立法权交归还民众。
台湾文化协进会,1946年6月16日成立。发起人有:游弥坚、许乃昌、陈绍馨、林呈禄、黄启瑞、林献堂、林茂生、杨云萍、陈逸松、苏新、李万居等人。机关杂志《台湾文化》月刊杂志,是战后初期台湾相当重要的文艺团体。
新民会受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影响成立于1920年1月11日,是台湾日治时期由在日台湾留学生于1919年开始组织的第一个政治运动团体。其目的在于从事政治社会改革运动,以增进台湾同胞幸福。前身为1918年末组成的“启发会”,为扩大并强化组织,以旅日台湾留学生蔡式谷、林呈禄、吴三连等人为核心,加上部分旅日台湾士绅,使启发会改组成为“新民会”。会长为林献堂、副会长为蔡惠如,而会员中较为活跃的有彭华英、蔡培火、王敏川、林呈禄等。在新民会成立大会上,并订定3个决议目标,分别为“为增进台湾同胞之幸福,开始政治改革运动”、“为扩大宣传,发行机关杂志”、“寻求与中国同志接触之途径”,第一项的落实工作就是“六三法撤废运动”的推动。第二项的落实则为发行机关报《台湾青年》月刊,而成员蔡惠如、彭华英、林呈禄也曾与中国政治人物往来,执行了第三项。同年,参加新民会的留学生亦成立“台湾青年会”,后改称“东京台湾青年会”,而新民会的对外公开活动,都以东京台湾青年会的名义举办。到了1927年,新民会多数重要干部多已离散,于是将会长制改为理事会制,推举士绅杨肇嘉为常务理事。
台湾青年》是台湾日治时期在日本留学的台湾人所组成之团体新民会的机关刊物,出刊形式为月刊,由蔡培火担任编辑与发言人,而实际负责编辑者有林呈禄与彭华英等人。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台湾日治时期,是由新民会发起,向帝国议会争取在台湾设置自治议会的政治运动;该运动是台湾对日本统治从武力反抗转为近代式政治运动的转捩点,也是台湾日治时期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政治运动。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废运动。林呈禄认为撤废《六三法》无异于接受当局的内地延长主义政策,有损于台湾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受其主张影响,运动的方向遂由撤废《六三法》转为设置台湾议会的诉求;基于日本宪政主义的精神,应设置台湾议会,将台湾总督府的立法权交归还民众。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台湾日治时期,是由新民会发起,向帝国议会争取在台湾设置自治议会的政治运动;该运动是台湾对日本统治从武力反抗转为近代式政治运动的转捩点,也是台湾日治时期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政治运动。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废运动。林呈禄认为撤废《六三法》无异于接受当局的内地延长主义政策,有损于台湾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受其主张影响,运动的方向遂由撤废《六三法》转为设置台湾议会的诉求;基于日本宪政主义的精神,应设置台湾议会,将台湾总督府的立法权交归还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