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切除修复 编辑
核苷酸切除修复是一种DNA修复方法。由于化学、辐射和很多其他因素的都会对DNA碱基对造成破坏,DNA时常需要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通过移除绝大部分紫外线导致的DNA损伤,使得细胞免于受到有害变异的影响。其发现者,瑞典生物化学家托马斯·林达尔凭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嘧啶二聚体,是DNA或RNA中的相邻碱基,如胞嘧啶及胸腺嘧啶,在紫外线的诱导下进行光化学合成,于C=C碳双键生成共价键而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突变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核糖核酸中,紫外线也可能导致脲嘧啶二聚体生成。紫外线二聚体的常见例子包括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及6-4光产物。它们改变了DNA原有结构,令聚合酶无法正常运作,DNA无法复制。嘧啶二聚体可通过光致活作用或核苷酸切除修复的作用来修复。如果最终无法修复,可引致突变。
碱基切除修复是细胞DNA修复受损DNA的一种机制,主要用来修补大小较小、对DNA双股螺旋结构影响较小的损伤,包括去胺作用、被烷基化或氧化的核碱基,如8-羟基鸟嘌呤、7-甲基鸟苷、黄嘌呤与尿嘧啶等。大小较大、影响DNA结构较大的损伤则是由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修补。细菌、古菌与真核生物皆有碱基切除修复的机制。
ERCC2 或 XPD是一种涉及转录偶联核苷酸切除修复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