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皮动物 编辑
棘皮动物是一类海洋无脊椎动物。成体有辐射对称的特征。现存的棘皮动物包括海星海胆蛇尾海参以及海百合。从潮间带到深海带,成年棘皮动物在几乎所有深度的海床上都能找到。该门包含约7000种现存物种,是后口动物的第二大类群,仅次于脊索动物。棘皮动物是纯海生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生物学上的变态又称蜕变、变形,是指一种生物在出生或者孵化后,通过细胞繁殖和分化,产生显著相对的形态或结构上的急剧变化的过程。一些昆虫、两栖动物、软体动物、甲壳亚门、刺胞动物、棘皮动物、被囊动物亚门会经历变态的过程,通常伴随着环境和行为的改变。
海林檎是已灭绝的一类棘皮动物,是棘皮动物中骨骼组织最简单的一纲。形状为球形,与苹果类似,故名。它们和海百合有惊人的相似处,都是利用茎节附着在基底上,有一个由许多不同骨板组成的膨胀壳。具有萼和腕,萼部骨板多达13至200块,萼板上具有板孔,沟孔系统复杂。海林檎没有真正的肢,因此它们利用短小没有分叉被称为鳃的支臂从水中滤取食物。此外,它们的骨板上有独特的孔结构,用来呼吸。海林檎纲约有100属左右,多生活在奥陶纪和志留纪,于泥盆纪晚期绝迹。
拟海百合是一类已灭绝的棘皮动物,生存于奥陶纪早期至志留纪早期。萼板排列略作两侧对称,有2到4个似海百合的腕,具有侧羽枝。种类不多,目前已知约有15属。
尖吻尖鼻鲀为辐鳍鱼纲鲀形目四齿鲀亚目四齿鲀科的其中一种,为热带海水鱼,分布于中西大西洋区,从美国南卡罗莱那州至安地列斯群岛海域,栖息深度1-40米,体长可达12公分,栖息在礁石区及海草床,以甲壳类、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藻类等为食,生活习性不明,可作为观赏鱼。
半索动物门是由一类像虫一般,生存于海底的后口动物所组成的门,通常被认为是棘皮动物的姐妹群,可追溯至寒武纪早期或晚期,且包括一类已在石炭纪时灭绝的重要化石-笔石。半索动物似乎有着脊索的原始型态,由前肠的憩室内长出,被称之为口索,但这可能只是趋同演化的结果。在一些物种中会有一条细长的神经管,这可能是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及其他后口动物的共同祖先所具有的原始特征。
海百合纲是一群始见于奥陶纪的棘皮动物,生活在海中,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化石种类有5000种以上,分属在海百合纲的各大亚纲下;现生种则约发现600多种,全部隶属于关节海百合亚纲。
海蕾是一类已灭绝的棘皮动物。多为梨形,有茎和腕羽,萼部较小。它们用很薄的茎节附着在基底上,茎节上紧密的壳的形状像玫瑰花苞,故名。壳由三圈骨板组成,这三圈骨板分别为基部、桡骨和三角肌。底板3块。步带骨板的5个辐板呈音叉状,上面有短腕,用来过滤食物。海蕾纲约有90属左右,生活在志留纪至二叠纪,超过一半的属发现于石炭纪早期。
大型底栖生物是指生活在海底生物界,肉眼可见的生物 。大型底栖生物是指大于1毫米的生物;或是最小尺寸必须至少为0.5毫米的生物,或是能被0.05毫米网筛捕捞到的生物。包括多毛纲、双壳纲、珊瑚纲、棘皮动物、多孔动物门、海鞘纲、甲壳亚门。
黑线鳕是鳕形目鳕科黑线鳕属的单型,被IUCN列为次级保育类动物,产于北大西洋,从比斯开湾至巴伦支海等海域,栖息深度10-450米。本鱼口相对较小;下颌比上颌短下巴触须相当小,鳞片重叠,大暗斑是胸鳍正下方的侧线以上,因黑色的体侧线而得名,体长可达69公分。栖息在沙石底质的海域,为底栖性鱼类,属肉食性,以鱼类、甲壳类、头足类、棘皮动物等为食,是一种名贵的食用鱼,适合各种烹饪方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