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雅俗通十五音 编辑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为清朝嘉庆23年东苑谢秀岚编纂成的一部以漳州音为主的闽南语音韵学书籍,后再由颜锦华于1869年刻版印行。其采用用红、黑二色套印,又称《红字十五音》,亦称《增注雅俗通十五音》。在台湾使用类似腔调的地区为宜兰县桃园市嘉义县新港等地。
1
相关
闽南语十五音是一种用于拼写闽南语音系的方法,起源于泉州《汇音妙悟》及漳州《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等闽南语韵书。十五音的拼写方式起源于由泉州人黄谦于《汇音妙悟》中提出的〈三推成字法〉,成为闽南语发展最早的拼字法。十五音的说法是一种代称,“十五音”是闽南语的“声母十五音”,此外还须搭配“韵母字母”以及“声调八音”,才能完整拼写出一个汉字读音。尔后,廖纶玑的《拍掌知音》将每一音节个摘取一个常用汉字,制成36张图表,是闽南语单音字表创作之始。
乌字十五音》,亦称《改良十五音》,是一本针对台湾闽南语音韵特色改良的传统闽南语闽南语十五音韵书,作者林登魁,于1955年由台中瑞成书局印行出版。其改良对象为《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和《增补汇音》等二部基于漳州话音韵的十五音经典。本书标榜以四十五字切音,较红字的五十字精简,也弥补乌字仅三十字之不足。本书以传统数字标示声母,用以切音成音节,收录4725音节。该书反映台湾闽南语特色,收录十五声母、七声调以及四十六韵母。
闽南语十五音是一种用于拼写闽南语音系的方法,起源于泉州《汇音妙悟》及漳州《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等闽南语韵书。十五音的拼写方式起源于由泉州人黄谦于《汇音妙悟》中提出的〈三推成字法〉,成为闽南语发展最早的拼字法。十五音的说法是一种代称,“十五音”是闽南语的“声母十五音”,此外还须搭配“韵母字母”以及“声调八音”,才能完整拼写出一个汉字读音。尔后,廖纶玑的《拍掌知音》将每一音节个摘取一个常用汉字,制成36张图表,是闽南语单音字表创作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