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十五音 编辑
闽南语十五音是一种用于拼写闽南语音系的方法,起源于泉州汇音妙悟》及漳州《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等闽南语韵书。十五音的拼写方式起源于由泉州人黄谦于《汇音妙悟》中提出的〈三推成字法〉,成为闽南语发展最早的拼字法。十五音的说法是一种代称,“十五音”是闽南语的“声母十五音”,此外还须搭配“韵母字母”以及“声调八音”,才能完整拼写出一个汉字读音。尔后,廖纶玑的《拍掌知音》将每一音节个摘取一个常用汉字,制成36张图表,是闽南语单音字表创作之始。
2
相关
闽南语辞书是一系列以闽南语为编纂对象的字典或辞典类书籍。这类书籍以中国明朝清朝的闽南语十五音音韵书为滥觞。至19世纪中后叶至20初,传教士为接触东方文明与传教需求,曾出版为数可观且流传久远的闽南语拉丁化字辞典。战后,以各式罗马字及方音符号等拼音注记的辞书百花齐放。此外,台湾曾历经台湾日治时期,日本官方学者有系统地以台湾语假名研究并编撰辞书,占有相当的数量。纵观闽南语辞书的发展,数量相当庞大,也成为学界研究的对象。
乌字十五音》,亦称《改良十五音》,是一本针对台湾闽南语音韵特色改良的传统闽南语闽南语十五音韵书,作者林登魁,于1955年由台中瑞成书局印行出版。其改良对象为《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和《增补汇音》等二部基于漳州话音韵的十五音经典。本书标榜以四十五字切音,较红字的五十字精简,也弥补乌字仅三十字之不足。本书以传统数字标示声母,用以切音成音节,收录4725音节。该书反映台湾闽南语特色,收录十五声母、七声调以及四十六韵母。
闽南语辞书是一系列以闽南语为编纂对象的字典或辞典类书籍。这类书籍以中国明朝清朝的闽南语十五音音韵书为滥觞。至19世纪中后叶至20初,传教士为接触东方文明与传教需求,曾出版为数可观且流传久远的闽南语拉丁化字辞典。战后,以各式罗马字及方音符号等拼音注记的辞书百花齐放。此外,台湾曾历经台湾日治时期,日本官方学者有系统地以台湾语假名研究并编撰辞书,占有相当的数量。纵观闽南语辞书的发展,数量相当庞大,也成为学界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