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合国,又称事合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缔结条约、形成一个新的国际主体的一种国家联合形式,是复合制的一种。政合国具有某些共同的政治机关,内政上成员国各自独立,在对外关系上则合为一体,以联合体的名义活动,成员国个别地则不是国际法主体。与共主邦联不同,这种联合关系的法律基础是条约,结合比较持久和牢固,在国际法上与联邦制相近。历史上,1569年-1795年的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两国合并波兰-立陶宛联邦,1867年—1918年的奥匈帝国等,都建立过政合国。目前已无政合国存在。
波兰立陶宛联邦,正式名称是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简称波兰立陶宛,1791年后称作波兰联邦,是一个存在于14-18世纪,位于东欧和中欧的政合国。由“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在1569年经过卢布林联合而结为一国,这个国家是“一个国王之下的共和国”,其面积和人口都位于欧洲的前列。
波兰立陶宛联邦,正式名称是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简称波兰立陶宛,1791年后称作波兰联邦,是一个存在于14-18世纪,位于东欧和中欧的政合国。由“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在1569年经过卢布林联合而结为一国,这个国家是“一个国王之下的共和国”,其面积和人口都位于欧洲的前列。
波兰立陶宛联邦,正式名称是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简称波兰立陶宛,1791年后称作波兰联邦,是一个存在于14-18世纪,位于东欧和中欧的政合国。由“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在1569年经过卢布林联合而结为一国,这个国家是“一个国王之下的共和国”,其面积和人口都位于欧洲的前列。
普鲁士君主是霍亨索伦王朝成员,统治普鲁士的君主,起源于1525年的普鲁士公国。普鲁士公国是由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十字军国家条顿骑士团国演变而成。条顿骑士团在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领导下改宗路德教和实行世俗化、建立普鲁士公国。公国原先是波兰王国的附庸,因此作为条款的一部分,普鲁士公爵要向波兰国王效忠。当统治普鲁士公国的霍亨索伦家族于1618年绝嗣后,公国由同一家族的勃兰登堡选帝侯统治。虽然名义上仍是两个不同的地区,但普鲁士公国的宗主权隶属于波兰王国,勃兰登堡选侯国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两块领地在历史上一起被称为勃兰登堡-普鲁士。第二次北方战争以后,一系列条约使得普鲁士公国不再是波兰的附庸,拥有完整的主权。错综复杂的局势成为普鲁士王国建立的基础条件。由于外交的缘故,普鲁士君主于1701年至1772年称为在普鲁士之王,因为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还是勃兰登堡选侯,在普鲁士之王头衔是为了避免违反帝国法。随着普鲁士在十八世纪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和外交行动,普鲁士发展成为帝国各邦中实力最强大的邦国。普鲁士国王头衔于1772年至1918年使用。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自此普鲁士王国与其它德意志邦国构成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皇帝。
卢布林联合是在1569年7月1日成立的一个共主邦联。随着卢布林联合的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诞生:波兰王国、立陶宛大公国和高度自治的皇家普鲁士正式合并。两大公国结盟后被正式称为联邦。波兰-立陶宛由原来的君合国转变为贵族民主制的政合国。
波兰立陶宛联邦,正式名称是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简称波兰立陶宛,1791年后称作波兰联邦,是一个存在于14-18世纪,位于东欧和中欧的政合国。由“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在1569年经过卢布林联合而结为一国,这个国家是“一个国王之下的共和国”,其面积和人口都位于欧洲的前列。
什拉赫塔又译成众议院贵族、施拉赤塔是广义、狭义下的波兰贵族称谓,包含了波兰王国、立陶宛大公国、以及两国在1569年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贵族阶级,也含括了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波兰化的地方,如普鲁士公国、罗塞尼亚、白俄罗斯的贵族称谓。
普鲁士君主是霍亨索伦王朝成员,统治普鲁士的君主,起源于1525年的普鲁士公国。普鲁士公国是由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十字军国家条顿骑士团国演变而成。条顿骑士团在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领导下改宗路德教和实行世俗化、建立普鲁士公国。公国原先是波兰王国的附庸,因此作为条款的一部分,普鲁士公爵要向波兰国王效忠。当统治普鲁士公国的霍亨索伦家族于1618年绝嗣后,公国由同一家族的勃兰登堡选帝侯统治。虽然名义上仍是两个不同的地区,但普鲁士公国的宗主权隶属于波兰王国,勃兰登堡选侯国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两块领地在历史上一起被称为勃兰登堡-普鲁士。第二次北方战争以后,一系列条约使得普鲁士公国不再是波兰的附庸,拥有完整的主权。错综复杂的局势成为普鲁士王国建立的基础条件。由于外交的缘故,普鲁士君主于1701年至1772年称为在普鲁士之王,因为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还是勃兰登堡选侯,在普鲁士之王头衔是为了避免违反帝国法。随着普鲁士在十八世纪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和外交行动,普鲁士发展成为帝国各邦中实力最强大的邦国。普鲁士国王头衔于1772年至1918年使用。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自此普鲁士王国与其它德意志邦国构成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皇帝。
普鲁士君主是霍亨索伦王朝成员,统治普鲁士的君主,起源于1525年的普鲁士公国。普鲁士公国是由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十字军国家条顿骑士团国演变而成。条顿骑士团在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领导下改宗路德教和实行世俗化、建立普鲁士公国。公国原先是波兰王国的附庸,因此作为条款的一部分,普鲁士公爵要向波兰国王效忠。当统治普鲁士公国的霍亨索伦家族于1618年绝嗣后,公国由同一家族的勃兰登堡选帝侯统治。虽然名义上仍是两个不同的地区,但普鲁士公国的宗主权隶属于波兰王国,勃兰登堡选侯国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两块领地在历史上一起被称为勃兰登堡-普鲁士。第二次北方战争以后,一系列条约使得普鲁士公国不再是波兰的附庸,拥有完整的主权。错综复杂的局势成为普鲁士王国建立的基础条件。由于外交的缘故,普鲁士君主于1701年至1772年称为在普鲁士之王,因为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还是勃兰登堡选侯,在普鲁士之王头衔是为了避免违反帝国法。随着普鲁士在十八世纪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和外交行动,普鲁士发展成为帝国各邦中实力最强大的邦国。普鲁士国王头衔于1772年至1918年使用。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自此普鲁士王国与其它德意志邦国构成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