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治藏历史 编辑
清朝治藏历史指清朝政府于1720年出兵入藏后至1912年清朝灭亡前清政府西藏的关系史。西藏在元明时期虽然受到皇帝的册封,但在西藏在其治下具有自己的政权,自1720年代以来,清朝开始在西藏驻军,并设置驻藏大臣以直接管辖西藏地区,到18世纪末清朝在西藏的权威达到顶峰。但由于清朝自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后开始衰落,清朝对藏的影响力从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逐渐削弱到已经无法再掌握完整的治权,只有名义上的主权。1904年发生英国侵藏战争,1907年《英俄条约》承认清朝在西藏的宗主权,清朝便采取一连串措施试图再加强对于西藏的控制,这些措施于1910年钟颖率军进入拉萨达到顶峰,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随着第一次驱汉事件而结束。
1
相关
乾隆帝,爱新觉罗氏,名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清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也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政治家、书法家、诗人、文学家,对清代命运产生深远影响。于1735年10月18日-1796年2月9日在位,年号“乾隆”。清朝治藏历史尊其为“文殊皇帝”。庙号高宗,谥号简称纯皇帝,葬清东陵中的清裕陵。
川边,四川省和清朝治藏历史交界的称呼,最早见于1865年史料。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指西藏自治区芒康县芒康山以东至四川盆地之间的山地。广义的川边从宁静山往西延伸400公里,由西藏边坝县丹达山以东算起,新增的山地属于今天西昌市全境。广义的川边与藏文化的“康区”有很大重叠。
多罗郡王,简称郡王,清朝宗室、清代蒙古清朝治疆历史清朝治藏历史藩部封爵之第二等。皇子、宗室子、外藩得封之,和硕亲王世袭者,承嗣者封多罗郡王。多罗满语意思是“道路”指一角。
乾隆帝,爱新觉罗氏,名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清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也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政治家、书法家、诗人、文学家,对清代命运产生深远影响。于1735年10月18日-1796年2月9日在位,年号“乾隆”。清朝治藏历史尊其为“文殊皇帝”。庙号高宗,谥号简称纯皇帝,葬清东陵中的清裕陵。
道光帝,名旻宁,爱新觉罗氏,是清朝自明清战争以来的第六位皇帝,1820年9月3日至1850年2月25日在位,年号“道光”。清朝治藏历史尊为“文殊皇帝”。道光帝乃嘉庆帝次子,生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原名绵宁,即位后为避免他人避讳麻烦而改名旻宁。他是清朝历史上仅有的两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之一。死后庙号宣宗,谥号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中的清慕陵。
乾隆帝,爱新觉罗氏,名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清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也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政治家、书法家、诗人、文学家,对清代命运产生深远影响。于1735年10月18日-1796年2月9日在位,年号“乾隆”。清朝治藏历史尊其为“文殊皇帝”。庙号高宗,谥号简称纯皇帝,葬清东陵中的清裕陵。
道光帝,名旻宁,爱新觉罗氏,是清朝自明清战争以来的第六位皇帝,1820年9月3日至1850年2月25日在位,年号“道光”。清朝治藏历史尊为“文殊皇帝”。道光帝乃嘉庆帝次子,生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原名绵宁,即位后为避免他人避讳麻烦而改名旻宁。他是清朝历史上仅有的两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之一。死后庙号宣宗,谥号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中的清慕陵。
川军入藏,西方多称1910年中国远征西藏,指清朝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在1910年率川军入西藏平定乱事,是赵尔丰在康区军政改革后的延伸。亦是清朝治藏历史最后一笔。
准噶尔,是瓦剌蒙古的一支。17世纪到18世纪,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山脉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脉,东到吐鲁番盆地,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广大地区,建立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准噶尔汗国。宗教上他们信奉藏传佛教,对清朝治藏历史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在18世纪与清朝的战争中灭亡。其遗族附牧于赛音诺颜部者,曰额鲁特;附牧于青海蒙古者,曰绰罗斯。
乾隆帝,爱新觉罗氏,名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清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也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政治家、书法家、诗人、文学家,对清代命运产生深远影响。于1735年10月18日-1796年2月9日在位,年号“乾隆”。清朝治藏历史尊其为“文殊皇帝”。庙号高宗,谥号简称纯皇帝,葬清东陵中的清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