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龙科 编辑
鸭嘴龙科,是鸟脚亚目恐龙的一科,是一群在中生代中后期逐渐繁盛的草食性恐龙,包括著名的副栉龙青岛龙山东龙盔龙,化石发现于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洲的下白垩纪地层。它们是上侏罗纪至下白垩纪禽龙类的后代,但是前肢明显缩小、后肢变得肥大,并拥有更加巨大的体型,尾部上下明显更加宽大,嘴巴像现代的鸭子一样有特殊扁平构造,也是因此得名。
5
相关
鸟脚亚目,是鸟臀目恐龙的一个演化支,它们起初是小型、二足、快速奔跑的植食性动物,后来种类与体型都逐渐变大、变多,直到它们成为白垩纪时代里最成功的植食性恐龙之一,并成为北美洲的优势物种。鸟脚类恐龙在演化上最主要的优点是咀嚼方式的进展,是爬行动物里最复杂的咀嚼方式,可与现代哺乳类相比,例如牛。它们在鸭嘴龙科时达到顶峰,而与其他恐龙一起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灭绝。所有大陆都发现了它们的踪影,虽然在南极洲发现的化石还未命名,而它们在南半球通常是罕见的。
赖氏龙亚科鸭嘴龙科的一个亚科,头顶有大型冠饰或管状物,体型较为轻型。
埃德蒙顿龙属或爱德蒙托龙,是鸭嘴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可达13米长,平均体重约6-9吨,最大体重11.6吨,是最大的鸭嘴龙科之一,也是最晚进化出来的鸭嘴龙类之一。爱德蒙托龙生活于上白垩纪的坎潘阶晚期至马斯特里赫特阶晚期和地狱溪组,距今约7300万到6600万年前,以加拿大发现的化石数量为最多,它的名称也是以加拿大的艾伯塔省来命名的,这些爱德蒙托龙和暴龙、甲龙、肿头龙以及三角龙生活在同一个地质年代。
咸海龙是鸭嘴龙科恐龙的一个属,生活于白垩纪晚期、相当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它的化石只有头骨后半部以及一些颅后骨骼,发现于哈萨克中部的波斯妥贝组,年代可追溯至上桑托阶-下坎潘阶交界,约8360万年前。在附近也发现了其他近亲,例如牙克煞龙。
艾瑞龙属是鸭嘴龙科恐龙的一属。化石是一个部分头颅骨与身体骨骼,发现于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脉,年代为白垩纪晚期,约6600万年前。
弯嚼龙属是鸭嘴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
埃德蒙顿龙族鸭嘴龙科栉龙亚科的一个族,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半球。它含有以下几个属:埃德蒙顿龙、古植食龙、山东龙和莱阳龙以及神威龙,尽管连接埃德蒙顿龙目前是埃德蒙顿龙的一个物种,但它极有可能是一个不同的属。来自俄罗斯的克贝洛斯龙和昆杜尔龙更接近栉龙族,但它们也可能是该族的成员。
艾瑞龙族是一个被提议的原始鸭嘴龙科赖氏龙亚科的一个族。它由白垩纪末期在欧洲和北非发现的几个属组成。欧洲的赖氏龙类以前被分类为不同的谱系,但被朗里奇等人发现形成了一个单一的单系群。该族被定义为比棘鼻青岛龙、沃氏副栉龙或赖氏赖氏龙更接近阿氏艾瑞龙的所有鸭嘴龙类。除了各种已命名的属外,来自整个大陆的不确定的遗骸,包括巴斯图斯·坡布尔骨层中发现的化石,也被提议归类于这个族。
卡戎龙是一属赖氏龙亚科鸭嘴龙科恐龙。模式种兼唯一的种嘉荫卡戎龙于2000年命名、叙述,化石发现于分隔中国和俄罗斯的黑龙江南岸,靠近黑龙江省嘉荫县的渔亮子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马斯特里赫特阶末期。
副栉龙族鸭嘴龙科赖氏龙亚科比较衍化的一个族,生存于亚洲、北美,可能还有欧洲。它被定义为比赖氏赖氏龙更接近沃氏副栉龙的所有赖氏龙亚科。它目前包括以下几个属:卡戎龙、副栉龙以及可能的弯嚼龙、疑冠龙、布拉西龙和艾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