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 编辑
科举是一种通过测验来选拔官员的制度,源自中国,并传播至汉字文化圈其他国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不论门第、以测验产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国科举外,邻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朝鲜半岛琉球群岛日本列岛也曾引入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
1
相关
牛僧孺,字思黯,陇西人。是唐朝著名大臣,牛李党争的牛派领袖,领导科举新秀进士对抗士族李派。
定州贡院,位于河北省定州市,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清朝地方科举考场。现存考场“魁阁号舍”,考官办公室“揽胜楼”,传说乾隆帝亲手所植古槐,和发榜之处“影壁”。
徭役,或称繇役、傜役等,指政府强迫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东亚历史上指律令制下派成年之健全男子为政府的劳动。包含兵役、夫役等。民众必定服役,有官职、爵位或科举资格者或许可以免役,有时亦可缴纳一笔税金,换取免役资格。
武举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科举中的武科,目的是选拔军事人才。源自中国,由武则天于公元702年开始推行,考试内容包括箭、弓、刀、石等。以后宋朝、明朝等朝都有武举,至清朝时改称武科。中国历史上武举一共进行过约五百次。相对于科举,武科举较为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
察罕帖木儿,乃蛮部豁里氏,表字廷瑞,元朝末将领,汉化甚深,善文学,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举人,自取汉名“李察罕”。屡平各起事军,曾官平章兼河南枢密事,1362年7月6日被降将田丰及王士诚刺杀。
殿试,是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唐高宗首创于显庆四年,但规模不大。后来武则天于天授元年“策贡士于洛成殿”。后于宋开宝六年成为定例,由中国皇帝亲自在皇宫中主持;有时皇帝会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这种形式传至古朝鲜、越南,也由当地的君主或亲自、或派大臣主持。通过殿试录取的就是进士,其中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会试,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于正科每三年一次或恩科乡试之次年春季,即、辰、未、戌年春季,由礼部举行,又称为“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报考资格须为举人,包括已任官之举人。赴试举人都享有政府车船驳送待遇,称为“公车”。又因古时入朝廷参与考试的士人会与计吏相偕,故会试又雅称为“计偕”。会试录取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前十名称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称为“会魁”。会试后贡士再由殿试复试,依成绩分甲赐等第,成为进士。
福州状元列表列出自隋朝始兴科举直至清末科举废止以来,史料所记载的福州十邑内所产生的文进士和武举考试第一名者。状元的归属地以及第时的行政隶属为准,比如宋代的长溪县、宁德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的古田县属于福州府,其所出的状元也列于此表中。福州的状元数量以宋代为顶峰,明代也有不少,清代渐趋衰退,但清末又有复兴。
福州状元列表列出自隋朝始兴科举直至清末科举废止以来,史料所记载的福州十邑内所产生的文进士和武举考试第一名者。状元的归属地以及第时的行政隶属为准,比如宋代的长溪县、宁德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的古田县属于福州府,其所出的状元也列于此表中。福州的状元数量以宋代为顶峰,明代也有不少,清代渐趋衰退,但清末又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