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梁传 编辑
《穀梁传》是《春秋穀梁传》的简称,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战国时鲁国人穀梁子,穀梁子将它写记录下来,学者认为此书原本是口头传授,其成书时间是在汉朝,由学派门人集结而成。
2
相关
春秋经传集解》是由西晋杜预所著,为清人十三经注疏之一部分,唐代《五经正义》之根据。此本的重要性在于:首次将《春秋》与《左传》以时间加以裁切,成为经传注合行本,可能影响到《公羊传》与《穀梁传》的经传合写与合刊,对于日后《春秋》类文献的体例发生重要作用。
春秋三传就是注释《春秋》的书,有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家,称为“春秋三传”。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汉书·艺文志》,《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将春秋三传的渊源说得很详细。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 《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卜商,姒姓,卜氏,表字子夏。晋国贵族之后,但到他这一代已家道中落。家贫,勤奋好学,是孔子的重要弟子,少孔子四十四岁,与子游同列孔门十哲的文学科,长于文学,对《诗经》有深入的研究。曾在魏国西河创办学堂并授业,魏文侯曾向子夏问问题。李悝、吴起、西门豹都是他的学生,一般认为传授《公羊传》的公羊高、《穀梁传》的穀梁子,也是子夏一派的门人。
侯霸,东汉初年大臣。字君房,河南郡密县人。西汉时,在汉成帝手下为太子舍人。侯霸严肃有威仪,一心好学,曾以九江太守房凤为师,研究《穀梁传》。新朝初年,侯霸升任为淮平大尹。汉光武帝建武四年,刘秀授予侯霸尚书令。他通晓西汉旧制,收录西汉的遗文档案,条奏前朝法令制度,多被刘秀采行。建武五年十一月壬寅,继伏湛为大司徒,封为关内侯。建武十三年,薨,追封谥则乡哀侯,食邑二千六百户。子侯昱嗣爵位。
井田制是中国春秋时期以前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井田就是方块田。“井田”一词,最早见于《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井田制是中国春秋时期以前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井田就是方块田。“井田”一词,最早见于《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春秋经传集解》是由西晋杜预所著,为清人十三经注疏之一部分,唐代《五经正义》之根据。此本的重要性在于:首次将《春秋》与《左传》以时间加以裁切,成为经传注合行本,可能影响到《公羊传》与《穀梁传》的经传合写与合刊,对于日后《春秋》类文献的体例发生重要作用。
卜商,姒姓,卜氏,表字子夏。晋国贵族之后,但到他这一代已家道中落。家贫,勤奋好学,是孔子的重要弟子,少孔子四十四岁,与子游同列孔门十哲的文学科,长于文学,对《诗经》有深入的研究。曾在魏国西河创办学堂并授业,魏文侯曾向子夏问问题。李悝、吴起、西门豹都是他的学生,一般认为传授《公羊传》的公羊高、《穀梁传》的穀梁子,也是子夏一派的门人。
十三经注疏指一套特定的儒家十三经注解,包括《周易注疏》、《尚书注疏》、《毛诗注疏》、《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注疏》、《春秋左传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穀梁传注疏》、《孝经注疏》、《论语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是由汉朝至唐一千多年中经学的总结性成果。各部注、疏成书最早者在西汉,最晚者在南宋。在明朝,十三部经书及其注疏首次一同刻板印刷,并获得帝王朝廷的肯定,从而使“十三经注疏”成熟、确立为一个整体性概念。
井田制是中国春秋时期以前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井田就是方块田。“井田”一词,最早见于《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