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堑 编辑
竹堑城。又称淡水厅城、新竹县城,是指台湾台湾清治时期于今日新竹市中心所建的城郭,创立于雍正元年,是当时淡水厅厅治所在,后台北府设立,淡水厅城改为新竹县城。现存的砖石城池完成于道光九年。因此有时也用“竹堑城”一词来代指新竹市。迎曦门是竹堑城现今唯一留存的城门,是中华民国国定古迹
3
相关
明志书院,为台湾北部的书院,文风冠于全台,号称“北台首学”。原为一所书院,1761年,来自福建汀州的贡生胡焯猷,捐设土地设于兴直堡新庄的“山脚”,亦即今日新北市泰山区。随着1781年淡水厅厅治在竹堑,官绅们将明志书院迁建于竹堑,故分两时期为“泰山明志书院”与“竹堑明志书院”。竹堑明志书院原址位于新竹关帝庙之西内天后宫以南,已在台湾日治时期拆毁。
黄清泰,字淡川,一字承伯,清朝广东蕉岭县人,后移居台湾凤山县、头份。历任补福州城守把总,1806年任竹堑守备,署艋舺都司。1810年,补嘉义县都司。1822年与海盗林乌兴苦战七日,负伤歼敌后升为长福营参将,因伤重未付任而卒。他爱好学问,特别喜欢《史记》、《尚书》。有诗4首留存:大甲溪、乌水溪、九日登八卦山、观岸里社番踏歌。其子为黄骧云。
陈濬芝,表字瑞阶,号纫石,台湾淡水厅竹堑城西门石坊人。清朝政治人物,赐同进士出身。清光绪年间,举孝廉,授知县,因清理田赋及奏办全台团练有政绩,擢五品衔,候补同知,诰授奉政大夫。
清朝乾隆初年,广东人陈曰勋自广东省陆丰县八万乡原籍携妻及二子广文、广贤移居台湾,先住竹堑树林头,后移湖口乡,以耕种为业。陈广文之子陈乾兴,生下四男,胜国、胜泰、胜民、胜安,均能发皇祖业,后并捐良田十余甲,作为祭祀公业。后人感念,号为“陈四源”。
郑用锡,名蕃,谱名文衍,字在中,号祉亭,清朝政治人物,台湾淡水厅竹堑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岛。道光初以科举入仕,有“开台进士”之誉。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因功诰授二品清代散阶封赠表,葬于竹子坑。
郑用锡,名蕃,谱名文衍,字在中,号祉亭,清朝政治人物,台湾淡水厅竹堑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岛。道光初以科举入仕,有“开台进士”之誉。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因功诰授二品清代散阶封赠表,葬于竹子坑。
郑用锡,名蕃,谱名文衍,字在中,号祉亭,清朝政治人物,台湾淡水厅竹堑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岛。道光初以科举入仕,有“开台进士”之誉。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因功诰授二品清代散阶封赠表,葬于竹子坑。
郑用锡,名蕃,谱名文衍,字在中,号祉亭,清朝政治人物,台湾淡水厅竹堑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岛。道光初以科举入仕,有“开台进士”之誉。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因功诰授二品清代散阶封赠表,葬于竹子坑。
郑用锡,名蕃,谱名文衍,字在中,号祉亭,清朝政治人物,台湾淡水厅竹堑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岛。道光初以科举入仕,有“开台进士”之誉。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因功诰授二品清代散阶封赠表,葬于竹子坑。
清朝乾隆初年,广东人陈曰勋自广东省陆丰县八万乡原籍携妻及二子广文、广贤移居台湾,先住竹堑树林头,后移湖口乡,以耕种为业。陈广文之子陈乾兴,生下四男,胜国、胜泰、胜民、胜安,均能发皇祖业,后并捐良田十余甲,作为祭祀公业。后人感念,号为“陈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