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营 编辑
泛绿,也称绿军、绿营、泛绿军、泛绿阵营、本土阵营,是台湾政治中与民主进步党意识型态相近的各种政党、团体人士之总称,名称缘由自民主进步党党旗的主要颜色绿色,其主要特征是台湾本土意识鲜明。这种称法出现在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产生首次政党轮替后,原本是台湾媒体的权宜性用法,后来被各界广为接受使用。
泛绿目前包括民主进步党时代力量台湾基进绿党台湾团结联盟社会民主党喜乐岛联盟自由台湾党台澎党等,以及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台湾教授协会台湾独立建国联盟等亲民进党之非政府组织。泛绿的主要竞争对手为泛蓝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参将或称参戎,为15世纪中国明朝首设的官制名称,分守一路的长官,或位主将城内协守的次官位,阶约为今高级将官,为职事官并非寄禄官无一定品秩。军阶为总兵官、副将、参将、游击官将军、佐击将军、坐营、号头、中军、千总及把总。
17世纪,清朝统治中国后,沿袭其官制,一般为绿营武官。
总兵,亦称大总戎,正式的名称为总兵官,为中国明清两朝的武官清朝官职表军阶名称,实施期间约为14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该名称于明朝为武职虚衔差遣,由勋爵兼任,公侯超品;相对文官虚衔为总督,为部堂官的差遣。清朝则通常为正二品;比叙今之军长。清朝绿营,军阶由高至低分别为提督总兵官、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官、都司、守备、千总及把总。
游击是中国古代武官军阶游击将军的简称,唐朝时为从五品下阶武散官,属于最初阶的将军称号,游击将军以下则为诸校尉武官。明代卫所制及清代绿营兵制,属统领军队的高阶司令军官。再上一级即为参将,次一级即为佐击将军。明代游击与佐击同样可掌兵三千。
游击是中国古代武官军阶游击将军的简称,唐朝时为从五品下阶武散官,属于最初阶的将军称号,游击将军以下则为诸校尉武官。明代卫所制及清代绿营兵制,属统领军队的高阶司令军官。再上一级即为参将,次一级即为佐击将军。明代游击与佐击同样可掌兵三千。
总兵,亦称大总戎,正式的名称为总兵官,为中国明清两朝的武官清朝官职表军阶名称,实施期间约为14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该名称于明朝为武职虚衔差遣,由勋爵兼任,公侯超品;相对文官虚衔为总督,为部堂官的差遣。清朝则通常为正二品;比叙今之军长。清朝绿营,军阶由高至低分别为提督总兵官、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官、都司、守备、千总及把总。
台湾水师协设置于1684年,为台湾清治时期的海上军事编制。隶属于台湾镇的台湾水师协设有中、左、右三营,掌管全台湾海防,连守港兵士共约有两千名,内地按班拨戍,饷有定额。以同治之后的编制而论,设置总部于安平区汛的台湾水师共有约五六十艘战船,且掌管炮台十数座。另外,该协主管为副将,所辖各营设有参将、游击等军事将领,按清制属绿营系统。
江南大营是清朝为镇压太平天国集结起的最后两支直接听命于咸丰帝的野战军之一。全国各地质素较好的绿营官兵集结太平天国天京孝陵卫驻扎屏蔽苏杭财赋区成为江南大营,分为两期,皆被太平天国围歼。另有两次驻军称江北大营。江南大营的被歼宣告在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再无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野战军,清朝皇室不得不起用汉族湘军与淮军而尾大不掉。
宣化镇总兵,为清朝绿营总兵官,正二品武官,是直隶提督所管辖的五个总兵官之一,驻扎在宣化府,总兵力约8700人。在《大清会典则例》中记载其手下一共有多达36个营。
台湾水师协设置于1684年,为台湾清治时期的海上军事编制。隶属于台湾镇的台湾水师协设有中、左、右三营,掌管全台湾海防,连守港兵士共约有两千名,内地按班拨戍,饷有定额。以同治之后的编制而论,设置总部于安平区汛的台湾水师共有约五六十艘战船,且掌管炮台十数座。另外,该协主管为副将,所辖各营设有参将、游击等军事将领,按清制属绿营系统。
古隆贤,清广东省惠州府归善县人,金田起义出身名将,1853年7月,擢金四总制,守南京市南京城墙。1854年5月,升殿左三十九指挥。1855年参与第三次“攻占武昌”,1856年12月,武昌失陷后,从韦俊转战江西、安徽,1859年10月韦俊献池州降向清,遣部将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黄文金攻芜湖太平军,四将皆拒,倒招杨辅清还攻池州韦俊,十一月十一日,辅王、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黄文金等联军击败韦俊及清总兵李成谋,收复池州;1860年随李秀成部参与“二破江南大营”,追击败逃总兵署湖南提督周天受于宁国,毙周天受并斩绿营4000人掳获10000官兵;后古攻掠皖南,1862年初战功封“奉王”;1863年3月,兵临祁门未占。转攻休宁县,再攻泾县,占黟县。10月古以皖南辅、侍、堵等诸王皆不利,不能为援,更睹天国疆土日蹙,亡国将至,十九日,献石台县、太平县、旌德县三县请降于清总兵朱品隆,廿八日,清人受其降,一军皆薙发;古隆贤自此史无志,揣度应是韦俊招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