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编辑
缘起,重要佛教术语,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和合而成,此理即为缘起。除十二缘起外,还有九缘起和十缘起等说法。
2
相关
分位缘起,佛教阿毗达摩术语,是缘起理论的一种,源自于《发智论》的时分缘起,是说一切有部四大缘起理论之一,也被经量部等采用,是部派佛教中的主流学说。这个学说以时间为轴,依因果关系,将十二缘起支分别配属在不同的十二阶段中,因为采用阶段分位,故称分位缘起。
中道,佛教术语,为释迦牟尼的核心教义之一;相对于二边,包括有无、苦乐、生灭等,释迦牟尼在说法时,主张应远离二边,至于中道。释迦牟尼在讲述中道时,通常都与缘起、十二缘起连结在一起,用来阐明无我、空的道理。
刹那缘起,佛教术语,是对于缘起的一种解说,由说一切有部提出,是说一切有部的四种缘起理论之一。此学说由设摩达多尊者提出,主张在一刹那间就可具足十二缘起支。
缘生,或译为缘已生,含义为由缘而生者,是与缘起有关的重要佛教概念。在部派佛教中,说一切有部和分别说部对“缘生”的定义不同,是二者之间的根本分歧之一。
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支、十二有支,佛教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此十二缘起支分别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处、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它们都是缘生法,都是无常的,它们之间是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关联。十二因缘因果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陀、辟支佛、阿罗汉,都依“四圣谛”三转十二行,觉悟十二因缘而了知生死轮回真相,达到究竟解脱。
时分缘起缘起学说之一,由《发智论》提出。时分缘起以时间为核心,以时间先后为轴线,将缘起分为十二因缘。在说一切有部中,分位缘起与远续缘起都被认为是基于这个学说而发展出来。
六处,又译为六入,佛教术语,是十二因缘中的第五支。按《中阿含经·业相应品·度经》和玄奘译《缘起经》等等,缘起法中的六处同于十二处中的六内处。缘于各种希求所起的名色,六根即眼、耳、鼻、舌、身及意根,皆得增长,叫做名色缘六处。
六处,又译为六入,佛教术语,是十二因缘中的第五支。按《中阿含经·业相应品·度经》和玄奘译《缘起经》等等,缘起法中的六处同于十二处中的六内处。缘于各种希求所起的名色,六根即眼、耳、鼻、舌、身及意根,皆得增长,叫做名色缘六处。
远续缘起,佛教术语,由说一切有部提出,是说一切有部四大缘起理论之一。远续缘起认为,业烦恼可能起源自遥远的无始过去,虽然远隔着时间,但仍然与现在相续,到了今生才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