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柴秀吉 编辑
丰臣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原姓木下,后将丹羽长秀的羽字和柴田胜家的柴字各取一字改姓羽柴。原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后因事奉尾张国的大名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在主君织田信长于本能寺之变死后,于山崎之战击败叛臣明智光秀,以为主君报仇之功而在清洲会议取得织田家主导地位,并于贱岳之战中击败竞争对手柴田胜家织田信孝,纳织田家原先势力为己所有,进而成为织田信长的实质继承者。后在1585年成为日本朝廷最高官位的关白,1586年再兼任太政大臣等职位,获赐氏姓“丰臣”,同时建立大阪城,并透过不断征伐与收编各方势力,实现日本自15世纪中叶后首次形式上的统一,是为丰臣政权,为当时日本的最高统治者。掌权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发动万历朝鲜之役,在战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赐封“丰国大明神”。
2
相关
宇喜多氏是日本室町时代至江户时代的武家氏族,发迹于备前国儿岛郡儿岛。宇喜多氏最初与浦上氏关系紧密,及后藉浦上内纷成功扩展势力。其后,织田信长发动中国征伐时,宇喜多氏改为臣服于织田氏。本能寺之变后,宇喜多氏开始亲近羽柴秀吉,及后宇喜多秀家在丰臣政权执政时期更就任为五大老,势力一时无两。然而,随着关原之战失利后,宇喜多氏被流放至八丈岛,直至明治政府成立约一年后才获赦免,重回日本本土。
四国征伐羽柴秀吉对四国岛最强大的势力长宗我部氏所进行的攻击,又名“长宗我部元亲征伐”或“南海道征伐”。
鸟取城之战是日本战国时代时,天正9年6月发生在因幡国鸟取城的战事。是织田信长派遣羽柴秀吉进行的中国征伐其中一场战事,因为秀吉采用断粮战术击败鸟取城的毛利军而声名大噪。
德川家康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元和年间朝廷的太政大臣、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为日本于1598年至1616年的实际政治领袖,与其同时代的织田信长、羽柴秀吉并称“战国三杰”。
天正之阵天正之阵”是天正13年发生在伊予国地方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包括丸山城之战、金子城之战及高尾城之战。1585年与羽柴秀吉联盟之毛利军派小早川隆景率军在四国的伊予国新居郡登陆,金子城城主金子元宅率领地方势力准备跟有压倒性优势的小早川隆景决一死战。此战为秀吉四国征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战。
小牧长久手之战是在天正十二年3月至11月之间,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织田信雄之间的一场大规模会战,战场以尾张北部的小牧城、犬山城、乐田城为中心,扩及尾张南部、美浓西部、美浓东部、伊势北部、纪伊、和泉、摄津等地。虽然德川军在战场上战胜羽柴军,但因羽柴秀吉外交策略奏效,导致德川家康失去此战的正当性,不得已之下向羽柴秀吉议和,此战才告结束。
宫田光次。幼名喜八郎。是羽柴秀吉的家臣,后在三木合战中阵亡。
德川家康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元和年间朝廷的太政大臣、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为日本于1598年至1616年的实际政治领袖,与其同时代的织田信长、羽柴秀吉并称“战国三杰”。
小牧长久手之战是在天正十二年3月至11月之间,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织田信雄之间的一场大规模会战,战场以尾张北部的小牧城、犬山城、乐田城为中心,扩及尾张南部、美浓西部、美浓东部、伊势北部、纪伊、和泉、摄津等地。虽然德川军在战场上战胜羽柴军,但因羽柴秀吉外交策略奏效,导致德川家康失去此战的正当性,不得已之下向羽柴秀吉议和,此战才告结束。
小牧长久手之战是在天正十二年3月至11月之间,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织田信雄之间的一场大规模会战,战场以尾张北部的小牧城、犬山城、乐田城为中心,扩及尾张南部、美浓西部、美浓东部、伊势北部、纪伊、和泉、摄津等地。虽然德川军在战场上战胜羽柴军,但因羽柴秀吉外交策略奏效,导致德川家康失去此战的正当性,不得已之下向羽柴秀吉议和,此战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