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官 编辑
职官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其内容包括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品级地位等。这个词一般特指东亚古代的官职设置制度。在原始社会是没有官的。那时的氏族部落虽然有首领,但是其性质和国家产生以后的官是不同的。而关于中国夏朝以前的一些官职的描述,一般认为是缺少可信度的。因此也就是说,职官是从夏朝开始出现的。职官制度也见于一些与中国频繁交往国家,例如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
1
相关
协办大学士为清朝中央职官之一,品等为从一品。顺治十六年,清政府将文馆与内三院统一且更名为内阁,其内阁设大学士。雍正九年设立额外大学士,乾隆时改为与协办大学士。在大学士方面,满人与汉人各二名。在协办大学士方面,满人与汉人各一名。
知府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是府级行政区的地方官。原称“知府事”,是指有其他官职者,临时兼任此府的长官。据古代正史职官志记载,唐朝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朝时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事”,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以职级论,明、清专职知府一般为正四品或从四品,约相当于省辖市、地级市正职。
散骑常侍,中国、朝鲜古代职官
道员,简称道,中国明朝清时期的地方政府职官之一,雅称道尹、道台、道宪、观察、廉车、廉使、观察使等。该官职通常设于省与府之间-道政府的主官,另外,也有如盐运道员的专任官职,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按察使的副手也是道员,前者称“守道”,后者称“巡道”。
别驾,全称“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中国古代职官名。汉朝置,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其地位较高,因而出巡时不与刺史同乘一车驾,故称为别驾。魏朝晋朝南北朝时期,沿袭设置。作为州府中总理众事务的官员。隋初,因废郡存州,故更名为“长史”。唐初,曾改郡丞为别驾,唐高宗时期又改为长史。后废置无定例。宋代,因通判一职近似别驾,故别驾成为了通判的习称。
光禄大夫,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琉球古代职官名。为君主近臣,依君主诏命行事。
光禄大夫,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琉球古代职官名。为君主近臣,依君主诏命行事。
展角,也称为“展脚”,是古时职官冠帽后部的附件,像尺状向两边伸展。
太尉为中国、朝鲜半岛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大唐开元礼》原名《开元礼》,为正式颁行于唐代开元二十年的官修礼制专著,署名为唐玄宗时期宰相萧嵩奉敕修撰,实际参与编纂工作的则包括张说、萧嵩、王仲邱、徐坚、李锐、施敬本、贾登、张煊、陆善经和洪孝昌等人。该书编纂的主要基础为唐太宗贞观年间和唐高宗显庆年间的礼书,通过折衷异同编次而成,为唐代礼制的集大成者。对于该书的性质历代有多种看法,有经部礼类仪注及史部仪注、职官及政书等数种不同的划分,表现出仪注与礼学的密切关系,当代观点则认为该书叙述五礼的规范和一般性原则,属于礼制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