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阿毘昙论 编辑
《舍利弗阿毘昙论》,三十卷,由分别论者所传承弘扬的论书,型式上保有阿毘达磨论书的古型。由姚秦昙摩耶舍、昙摩崛多等,于415年译出,仅有汉译本流传下来。从翻译过程看来,《舍利弗阿毘昙论》在当时并不被重视。译本问世1600年来,在中国佛教界,与其他经论相比,相对受到冷落。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又称《法蕴足论》、《法身经》或《法蕴论》,佛教论书,属说一切有部。汉传佛教中,相传作者为大目犍连;根据藏传佛教及梵文资料,传说其作者为舍利弗。在说一切有部之中极受重视,被称为六足论之一。它与分别说部《舍利弗阿毘昙论》和赤铜鍱部《分别论》的地位相当,它们都本源于更为早期的佛教论书。
《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又称《法蕴足论》、《法身经》或《法蕴论》,佛教论书,属说一切有部。汉传佛教中,相传作者为大目犍连;根据藏传佛教及梵文资料,传说其作者为舍利弗。在说一切有部之中极受重视,被称为六足论之一。它与分别说部《舍利弗阿毘昙论》和赤铜鍱部《分别论》的地位相当,它们都本源于更为早期的佛教论书。
《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又称《法蕴足论》、《法身经》或《法蕴论》,佛教论书,属说一切有部。汉传佛教中,相传作者为大目犍连;根据藏传佛教及梵文资料,传说其作者为舍利弗。在说一切有部之中极受重视,被称为六足论之一。它与分别说部《舍利弗阿毘昙论》和赤铜鍱部《分别论》的地位相当,它们都本源于更为早期的佛教论书。
《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又称《法蕴足论》、《法身经》或《法蕴论》,佛教论书,属说一切有部。汉传佛教中,相传作者为大目犍连;根据藏传佛教及梵文资料,传说其作者为舍利弗。在说一切有部之中极受重视,被称为六足论之一。它与分别说部《舍利弗阿毘昙论》和赤铜鍱部《分别论》的地位相当,它们都本源于更为早期的佛教论书。
随佛尊者,2008年在其编著的《相应菩提道次第》及2014年公开发表的、《十二因缘之原说与奥义》中,根据汉译《杂阿含经》、南传《相应部》当中七事修多罗的古老共说,提出其自称的原始佛教教义,指出十二因缘是“以六处为分位”,不是部派所传说的“以识为分位”,不同于《舍利弗阿毘昙论》、 《发智论》、《大毘婆沙论》 、《俱舍论》、《清净道论》、与《大智度论》、 《瑜伽师地论》等论之定义。此说法与传统诠释有所出入,而未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