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姆拉会议 编辑
西姆拉条约,是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间,在印度北部城市西姆拉举行的由中华民国政府英属印度西藏噶厦政府三方参加的西姆拉会议上产生的一系列文件和协议,其中包括西藏与中国的关系,西藏与中国内地领土分界,以及西藏与印度领土分界,后者就是著名的麦克马洪线,西藏官员本来想透过清朝发生革命垮台的机会,向英属印度出让土地以争取承认独立,但后来英方却食言未支持西藏,而中方更拒绝签约,遂成为今日中印领土争议的根源之一。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西姆拉条约,是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间,在印度北部城市西姆拉举行的由中华民国政府、英属印度和西藏噶厦政府三方参加的西姆拉会议上产生的一系列文件和协议,其中包括西藏与中国的关系,西藏与中国内地领土分界,以及西藏与印度领土分界,后者就是著名的麦克马洪线,西藏官员本来想透过清朝发生革命垮台的机会,向英属印度出让土地以争取承认独立,但后来英方却食言未支持西藏,而中方更拒绝签约,遂成为今日中印领土争议的根源之一。
麦克马洪线是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于英属印度和西藏边境划的一条分界线。该线以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爵士命名,因为他曾于1914主持了西姆拉会议。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处,大致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独龙江东南的伊素拉希山口,将传统上被认为属于西藏,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划给印度和缅甸。
西姆拉条约,是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间,在印度北部城市西姆拉举行的由中华民国政府、英属印度和西藏噶厦政府三方参加的西姆拉会议上产生的一系列文件和协议,其中包括西藏与中国的关系,西藏与中国内地领土分界,以及西藏与印度领土分界,后者就是著名的麦克马洪线,西藏官员本来想透过清朝发生革命垮台的机会,向英属印度出让土地以争取承认独立,但后来英方却食言未支持西藏,而中方更拒绝签约,遂成为今日中印领土争议的根源之一。
索南·旺菲·莱登拉,简称莱登拉,又译为莱顿纳、莱登劳,陆兴祺编《西藏交涉纪要》译为连颠,刘曼卿著《康藏轺征》译为联典。他是锡金大吉岭皇家警察局的警官。由于他的英语与藏语流利,他多次参与英属印度与西藏之间的交涉,负责翻译和联络。他参与的涉藏事件包括英国侵藏战争、第一次驱汉事件、西姆拉会议、创建西藏警察、卷入政变阴谋、调解藏尼纠纷等。他也是摄影爱好者与翻译家。
索南·旺菲·莱登拉,简称莱登拉,又译为莱顿纳、莱登劳,陆兴祺编《西藏交涉纪要》译为连颠,刘曼卿著《康藏轺征》译为联典。他是锡金大吉岭皇家警察局的警官。由于他的英语与藏语流利,他多次参与英属印度与西藏之间的交涉,负责翻译和联络。他参与的涉藏事件包括英国侵藏战争、第一次驱汉事件、西姆拉会议、创建西藏警察、卷入政变阴谋、调解藏尼纠纷等。他也是摄影爱好者与翻译家。
索南·旺菲·莱登拉,简称莱登拉,又译为莱顿纳、莱登劳,陆兴祺编《西藏交涉纪要》译为连颠,刘曼卿著《康藏轺征》译为联典。他是锡金大吉岭皇家警察局的警官。由于他的英语与藏语流利,他多次参与英属印度与西藏之间的交涉,负责翻译和联络。他参与的涉藏事件包括英国侵藏战争、第一次驱汉事件、西姆拉会议、创建西藏警察、卷入政变阴谋、调解藏尼纠纷等。他也是摄影爱好者与翻译家。
索南·旺菲·莱登拉,简称莱登拉,又译为莱顿纳、莱登劳,陆兴祺编《西藏交涉纪要》译为连颠,刘曼卿著《康藏轺征》译为联典。他是锡金大吉岭皇家警察局的警官。由于他的英语与藏语流利,他多次参与英属印度与西藏之间的交涉,负责翻译和联络。他参与的涉藏事件包括英国侵藏战争、第一次驱汉事件、西姆拉会议、创建西藏警察、卷入政变阴谋、调解藏尼纠纷等。他也是摄影爱好者与翻译家。
索南·旺菲·莱登拉,简称莱登拉,又译为莱顿纳、莱登劳,陆兴祺编《西藏交涉纪要》译为连颠,刘曼卿著《康藏轺征》译为联典。他是锡金大吉岭皇家警察局的警官。由于他的英语与藏语流利,他多次参与英属印度与西藏之间的交涉,负责翻译和联络。他参与的涉藏事件包括英国侵藏战争、第一次驱汉事件、西姆拉会议、创建西藏警察、卷入政变阴谋、调解藏尼纠纷等。他也是摄影爱好者与翻译家。
索南·旺菲·莱登拉,简称莱登拉,又译为莱顿纳、莱登劳,陆兴祺编《西藏交涉纪要》译为连颠,刘曼卿著《康藏轺征》译为联典。他是锡金大吉岭皇家警察局的警官。由于他的英语与藏语流利,他多次参与英属印度与西藏之间的交涉,负责翻译和联络。他参与的涉藏事件包括英国侵藏战争、第一次驱汉事件、西姆拉会议、创建西藏警察、卷入政变阴谋、调解藏尼纠纷等。他也是摄影爱好者与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