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鼻龙类是一群兽脚亚目恐龙,被定义为:在兽脚亚目之中,比鸟类更接近角鼻龙的所有物种。目前对于角鼻龙类的鉴别特征、物种列表,并没有一致的共识。根据其中一个理论,角鼻龙下目包含角鼻龙、轻巧龙、阿贝力龙等生存于晚侏罗纪到晚白垩纪的兽脚亚目恐龙,主要发现于南半球。角鼻龙类的分布广泛,而且是恐龙时代早期的主要掠食性恐龙,然而当坚尾龙类出现时,它们逐渐在北方各大陆消失。
8
三角洲奔龙属是角鼻龙类的一属肉食性恐龙,生活于上白垩纪,距今9,500万年前的北非。它们的后肢强壮但瘦长,可见是一种迅速致命的猎食动物。一个未公布的研究显示,它可能是最长的肉食性恐龙之一,可达13.3米长,几乎是南方巨兽龙的长度,而体重约3.5公吨,较肉食龙下目为修长。较为完整的正模标本,则估计有8.1米长。
芦沟龙属是分类地位有争议的主龙形下纲动物,生存于侏罗纪辛涅缪尔期至赫塘期,已知的化石包含不完整的头骨、牙齿、前肢与后腿骨骼,皆发现于中国云南省中北部的禄丰盆地。芦沟龙长期被归类为角鼻龙类或虚骨龙类恐龙,并作为这两个类群在东亚首批被发表的成员之一,同时也是亚洲已知最早的兽脚类恐龙。但2000年代起,开始有古生物学家注意到芦沟龙的头骨缺少兽脚类的若干重要特征,因而认为芦沟龙可能不属于兽脚类,反而更接近非恐龙的伪鳄类。
巴哈利亚龙科是兽脚亚目下的一个科,属于鸟吻类,可能包括少数非洲和南美洲的恐龙物种,例如南盗龙、巴哈利亚龙、三角洲奔龙和瓜里丘龙。这些兽脚类动物的分类有争议。一些研究将上述动物归类于与西北阿根廷龙科有关的角鼻龙类基群,并将西北阿根廷龙科中的西北阿根廷龙科划入该分类群;另一些研究将上述动物归类于大盗龙类、新猎龙科基群或虚骨龙类基群。2020年出版的一份卡玛卡玛群脊椎动物多样性专论提出,巴哈利亚龙科有可能并不是一个单系群,且模式属巴哈利亚龙是一个疑名。这篇论文将三角洲奔龙归类于阿贝力龙科。
三角洲奔龙属是角鼻龙类的一属肉食性恐龙,生活于上白垩纪,距今9,500万年前的北非。它们的后肢强壮但瘦长,可见是一种迅速致命的猎食动物。一个未公布的研究显示,它可能是最长的肉食性恐龙之一,可达13.3米长,几乎是南方巨兽龙的长度,而体重约3.5公吨,较肉食龙下目为修长。较为完整的正模标本,则估计有8.1米长。
速龙属是种角鼻龙下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的阿根廷。速龙身长可能约4英尺。目前仅发现后腿骨头,从后腿与脚掌显示它们适合奔跑,因此取名为速龙。奥尼拉斯·诺瓦斯与塞巴斯蒂安·阿派斯特圭在2003年的研究显示速龙是恶龙的近亲,而恶龙是种奇特的角鼻龙类恐龙。这两个属可能形成一个速龙亚科,属于西北阿根廷龙科。
速龙属是种角鼻龙下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的阿根廷。速龙身长可能约4英尺。目前仅发现后腿骨头,从后腿与脚掌显示它们适合奔跑,因此取名为速龙。奥尼拉斯·诺瓦斯与塞巴斯蒂安·阿派斯特圭在2003年的研究显示速龙是恶龙的近亲,而恶龙是种奇特的角鼻龙类恐龙。这两个属可能形成一个速龙亚科,属于西北阿根廷龙科。
萨尔特里奥猎龙是角鼻龙类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白垩纪辛涅缪尔期的意大利,模式种是扎氏萨尔特里奥猎龙。虽然尚未发现完整骨骼,但一般认为萨尔特里奥猎龙是种大型两足食肉动物,类似角鼻龙。
卡马利亚斯龙属是一属兽脚类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期西班牙南部特鲁埃尔省的卡马里利亚斯。根据一份2019年的论文中得出的结论,它很有可能是一种棘龙科;但在2014年最初描述它的论文中,它被认为是一种角鼻龙类。
福斯特猎龙属是一属角鼻龙类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怀俄明州的莫里逊组。正模标本包括YPM VP 058267A、B和C,包括一个胫骨和一个连接的距骨。另一件材料,即副模标本YPM VP 058267D则是一个更大个体的胫骨。
福斯特猎龙属是一属角鼻龙类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怀俄明州的莫里逊组。正模标本包括YPM VP 058267A、B和C,包括一个胫骨和一个连接的距骨。另一件材料,即副模标本YPM VP 058267D则是一个更大个体的胫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