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编辑
陶渊明,一说名陶潜,表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友人私谥靖节先生,寻阳郡柴桑县人,中国东晋刘宋时期士大夫与诗人。陶渊明出身仕宦之家,曾祖父陶侃在东晋初年权倾一时,但到陶渊明出生时已家道中落。陶渊明早年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职,但每次任期都不长;后因不满官场的腐败黑暗,繁文缛节而决心归隐,躬耕维生。陶诗风格平和淡远,浑然天成,语言平易流畅,较少雕饰造作,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其五等。陶诗往往以隐逸生活和人生苦短为主题,善于歌咏田园生活,所写田园风景闲静和穆,超尘脱俗,几乎“篇篇有酒”。散文方面,代表作有自传《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辞赋方面,最著名的有抒发田园生活之乐的《归去来兮辞》。思想上陶渊明服膺儒术,外儒而内道,坚守儒家伦理,又受道家爱好自由,顺从自然的想法影响。处世上陶渊明达观孤高,形象高洁脱俗,以隐逸诗人见称。陶渊明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地位崇高,深受士人重视和敬仰。历来许多诗人如白居易苏轼都曾仿效及奉和陶诗,《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则往往成为后世画家绘画的题材。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蓝地是香港新界屯门区的一个地方名称,位于屯门以北,洪水桥以南,东有元朗公路,青山公路将蓝地分隔为东西两部。蓝地亦是屯门陶氏的其中一个聚居地,该族自元朝迁入屯门,是陶渊明的后人。
屯门陶氏是香港新界原居民中的一个氏族,族人原居于中国广西郁林。屯门陶氏先祖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十八世孙陶文质于元朝迁居元朗新田牛潭尾 ,最后定居于屯门,族人尊奉陶渊明太公东晋名将陶侃为始祖。现今屯门屯门陶氏的四大房,至今已传至第二十四代,主要为陶嘉仪祖一系,其余两房已迁回内地。陶氏一族虽然对屯门地区发展极大,但或曾因家族内斗以致土地占有比例问题,并没有被列入新界五大氏族。
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最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特色在于描写农村的朴实生活和田园的风光。至唐代的发展结合山水诗派出现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为王维、孟浩然。
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最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特色在于描写农村的朴实生活和田园的风光。至唐代的发展结合山水诗派出现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为王维、孟浩然。
柳宗元,表字子厚,唐代中期士大夫、文学家与思想家,河东郡人,亦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家势显赫,世代为官。年轻时仕途得意,平步青云,曾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不幸旋即失败,获罪贬谪永州,自此长期流放,身心寂寞痛苦,十年后改授柳州刺史,卒于官,享年四十六岁。柳宗元以文学、思想、经学、宗教等领域的成就著称。文学方面,柳宗元在古文与韩愈齐名,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而古文运动的先驱是陈子昂
,提倡“文以明道”,作品永州八记堪称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中国游记文体的先河,影响深远;传记与寓言亦各有佳作存世,其擅用曲笔寄托个人悲愤;柳诗以山水著称,风格多变,常与陶渊明相提并论。思想方面,柳宗元关怀民间疾苦与百姓福祉,自视为儒家改革者,为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天与自然跟人事无关,反驳迷信习俗,上承荀子、王充的理性主义思想。他认为郡县制优胜于封建制,封建非圣人本意,所著《封建论》对后人多所启发。经学方面,柳宗元追随啖助、陆淳的春秋学,主张经学不可沦于琐碎,须阐述圣人义理,影响后世的春秋学。宗教方面,柳宗元认同佛教,并做为其仕途失败的慰藉。他认为儒、释两者并无冲突,可以并存互补。后世编撰柳宗元作品《柳河东集》传世。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诗《桃花源诗并序》。诗的序《桃花源记》记述一个世俗渔人的奇妙经历。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初期杂剧作家,人称“曲状元”、“马神仙”。与关汉卿、白朴和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大约是生于宋理宗宝祐四年,卒年约在元英宗至治元年以后,享年七十岁左右。晚号“东篱”,以示陶渊明之志。
犹存社是一个以国家改造为目标的国家社会主义右翼组织,领导者是大川周明和満川亀太郎,主要观点是在支持天皇制的前提下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其名称取自唐代诗人魏征的《述怀》中“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陶渊明的“虽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
一团和气》是一幅由明宪宗朱见深绘制的工笔画,后来延伸出了许多年画与刺绣等版本。画中陶渊明、陆修静、慧远禅师三人环抱一团,状似弥勒佛,细看又为三人。左人着道冠,右人戴方巾,中间者手持念珠,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合一的思想,与虎溪三笑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