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节文字 编辑
音节文字是表音文字的一种,是一套代表着用以构成单词音节音拍字位,一般一个音节对应一个字符。音节文字中的符号被称为syllabogram,一般是由一个辅音加上一个在后的元音组合而成,比如音节CV或V。在有些表音文字中可以看到CVC的组合和代表CV发音的字。代表性的有日语日语假名。像假名一样并非音素的组合,各音节有独自符号的音节文字,在世界上也是相当稀少的。
1
相关
书面中文,又称书面汉文,是由代表中文的汉字组成书面语,以文言文或白话文行文。汉字不由字母表或紧凑的音节文字构成。它的书写系统大致是语素文字——即一个字通常代表汉语口语中的一个音节,它本身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多音节词的一部分。春秋时代的“雅言”和当时的口语差别不大,但口语和书面文这两套系统大约在东汉开始分离,言文分离后的文言文是“仿古的书面文”。北宋的话本和章回小说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的书面文,基于宋代汴洛官话口语的官话白话文萌芽。粤语白话文萌芽于明末,在清末高速发展。吴语白话文和台语白话文亦同。不同汉语的母语者在口语较难沟通,但他们书写的文言能互相沟通。民国初年,白话文运动倡导“我手写我口”后,官话口语入文取代文言,成为现代最常用的文字,不过夹杂文言或使用较为书面化的词汇、文法、成语的行文仍存在不少。
在电脑和电信领域中,字符是一个资讯单位。对使用字母系统或音节文字等自然语言,它大约对应为一个音位、类音位的单位或符号。简单来讲就是一个汉字、假名、韩文字……,或是一个英文、其他西方语言的字母。
塞浦路斯音节文字是铁器时代的塞浦路斯使用的音节文字,从大约公元前11世纪到前4世纪, 这个变革的发起者是萨拉米斯国王埃瓦戈拉斯。它衍生自塞浦路斯-米诺斯音节文字,而塞浦路斯-米诺斯音节文字又是线形文字A的变体或派生。
线形文字B是希腊迈锡尼文明时期的一种音节文字。线形文字B出现于青铜时代晚期,早于希腊字母数个世纪,随着迈锡尼文明的衰落而消逝。写有线形文字B的泥板大部分发现于克诺索斯、科多尼亚、皮洛斯、底比斯、迈锡尼等地。后继的希腊黑暗时代,目前尚未发现线形文字B的实物。
加拿大原住民音节文字,是一系列的音节文字,用于书写几种加拿大境内加拿大原住民语言,这些语言分别属于阿尔冈昆语族、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和德内语支。目前该文字通行的地区以加拿大北方的努纳福特为主,并同时与拉丁字母一起并列使用。
彝语北部方言,又称诺苏语、凉山彝语、四川彝语,是彝语最大的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省北部,使用人数200万。操这种方言的人多自称“诺苏”。分布范围东至云南永善县、巧家县;南至云南禄劝县、永仁县、剑川县;西至四川木里县;北至四川汉源县、泸定县。凉山规范彝语,以北部次方言为基础方言,喜德县的语音为标准语音。凉山规范彝文是音节文字
傈僳竹书或傈僳竹书文字、傈僳族竹书文字、傈僳族音节文字,通称竹书,是用于20世纪中早期用于书写傈僳语的一种音节文字系统。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乡岩瓦洛村傈僳族老农民汪忍波因傈僳族无本民族文字而于1924年至1930年间根据汉字独自创造了新的傈僳文字,由于他把这些文字刻在竹子上所以通称“竹书”。汪忍波为了普及竹书,特意编写了《识字课本》一书。总共约有一千二百四十余字。文字形体结构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曲、弧、圈十种基本笔画。少数字体的造字法为象形、会意、拟音,多数为一音一形的独体字。195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民族语言办公室创制拟定了以拉丁文字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新傈僳文。1955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行。1956年对其中几个字母作了少许修订。1957年最后确定,使用至今。而竹书这种文字目前已极少使用。
哈乃斐罗兴亚文字是用于拼写罗兴亚语的一种音节文字
哥巴文是纳西族曾使用的一种文字。与纳西族的另一种文字东巴文不同,哥巴文是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创制的具体年代未知。有学者认为哥巴文创制晚于东巴文,“哥巴”取以东巴文为师之意。但亦有学者认为哥巴文比东巴文更早。
在电脑和电信领域中,字符是一个资讯单位。对使用字母系统或音节文字等自然语言,它大约对应为一个音位、类音位的单位或符号。简单来讲就是一个汉字、假名、韩文字……,或是一个英文、其他西方语言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