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割让 编辑
香港割让,指香港于1842年至1898年,清朝先后三次割让新安故城城外50公里的香港岛油尖旺区及租借新界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三地合称英属香港。英国的首选目标一直是浙江定海军政府,而香港岛远在南方边陲,清朝和英国都曾认为它荒芜而没价值,后来英国发觉到它是优良港口。本条目简述英国在香港的扩张的前因后果,并介绍《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谈判时有关香港的部分。
1
相关
大树下天后庙是香港一所天后庙,位于新界元朗区十八乡大旗岭。该庙前方有一棵方圆达数百尺的大树,因而得名。庙内的石碑可追溯至清朝乾隆51年,并先后于清朝咸丰、光绪年间和1962年台风温黛袭港后进行过大修。该庙有3殿,正殿奉祀妈祖;右殿奉祀文武二帝;左殿为英勇祠,奉祀抵抗1899年香港割让而殉难的当地居民。
杜臻,表字肇余,榜名徐臻,浙江省嘉兴府秀水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1684-1685年奉旨巡视广东和福建的复界,同行者有内阁大学士席柱。此行写成《粤闽巡视纪略》,由于该书详述了九龙建有墪台的情况,成为学界研究清朝香港割让前夕的军事布防的经常引用的史料。
杜臻,表字肇余,榜名徐臻,浙江省嘉兴府秀水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1684-1685年奉旨巡视广东和福建的复界,同行者有内阁大学士席柱。此行写成《粤闽巡视纪略》,由于该书详述了九龙建有墪台的情况,成为学界研究清朝香港割让前夕的军事布防的经常引用的史料。
杜臻,表字肇余,榜名徐臻,浙江省嘉兴府秀水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1684-1685年奉旨巡视广东和福建的复界,同行者有内阁大学士席柱。此行写成《粤闽巡视纪略》,由于该书详述了九龙建有墪台的情况,成为学界研究清朝香港割让前夕的军事布防的经常引用的史料。
大树下天后庙是香港一所天后庙,位于新界元朗区十八乡大旗岭。该庙前方有一棵方圆达数百尺的大树,因而得名。庙内的石碑可追溯至清朝乾隆51年,并先后于清朝咸丰、光绪年间和1962年台风温黛袭港后进行过大修。该庙有3殿,正殿奉祀妈祖;右殿奉祀文武二帝;左殿为英勇祠,奉祀抵抗1899年香港割让而殉难的当地居民。
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是清朝首个因对欧美国家战败而签定的条约。主要条款是清朝香港割让和开放五口通商。
五口通商指清朝政府将五个沿海城市——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根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定辟为通商口岸,是该条约除香港割让外的另一大条款。后又制定《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进一步规定通商相关事宜。在英国之后美国、法国等也订立条约取得同样的权利,即《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是清朝首个因对欧美国家战败而签定的条约。主要条款是清朝香港割让和开放五口通商。
《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是清朝首个因对欧美国家战败而签定的条约。主要条款是清朝香港割让和开放五口通商。
《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是清朝首个因对欧美国家战败而签定的条约。主要条款是清朝香港割让和开放五口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