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门新市镇位于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的香港新市镇之一,人口约为50万。1972年,原名为青山新市镇的新市镇正式易名为屯门新市镇。现时屯门区所有公共房屋、绝大部分公共设施都位于屯门新市镇范围之内。
十年建屋计划的目的,是要在1973年至1982年的十年期间,为180万香港居民提供设备齐全、有合理居住环境的公共房屋单位。这项计划改变过去香港政府对公共房屋只追求数量的态度,开始注意公共房屋的质素,例如设施及居住环境。计划亦配合新界的香港新市镇的发展,包括荃湾新市镇、沙田新市镇及屯门新市镇三地,减轻因香港岛九龙香港市区人口过分挤迫而形成的社会不安定。
荃湾新市镇是香港香港新市镇之一,亦是唯一一个位于香港市区内及香港岛九龙半岛市区重建局管辖的新界新市镇。新市镇的范围位于荃湾区及葵青区,包括荃湾、葵涌、青衣岛。总发展面积约32.85公顷,是香港面积第二大的新市镇,仅次于沙田新市镇。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在2012年,该新市镇的人口已逾85万,人口规模为众新市镇之首。
大埔头,又名大埔头乡,是香港新界大埔区的村落,亦为附近一带的泛称,位处于现今太和邨以北一带的平地上,即大埔太和市西北,大埔旧墟以西,石鼓垄以北、林村河、大埔公路和九广铁路旁边。从前的农地已经随着香港新市镇的发展而兴建了高楼,而靠海的一面亦已填海发展成大埔新市镇。
市区改善计划是香港房屋协会的其中一个非资助建屋计划,主要是将一些香港岛和九龙市区,建于1930至1940年代左右的旧楼拆卸,然后重建成楼层较高、单位更大的新型楼宇,并附设商店或者社会福利设施,性质近似现时市区重建局的重建项目,因此之故,这类住宅楼宇是不会在香港新市镇找到。直到2022年7月为止,房协已发展30个市区改善计划的住宅项目,提供5,620个单位,过半数住宅位处在中西区,而且大部分都是单幢楼,多于两幢楼的屋苑仅属少数,其中座数最多的项目是羲皇台,而单位最多的项目是欣荣花园,值得留意的是有两个住宅项目被其他发展商收购,当中一个已经易名,另外还有一个住宅后来被拆卸。
香港农业是指香港的农业的概况及发展史,农业在香港开埠之初曾是主要产业,农业在20世纪初仍是主要产业之一,农场及耕地在新界随处可见,但在香港保卫战之后,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及劳动力充裕,香港的产业先以香港工业为主,继而发展金融业,在普及教育下,农业相对其他产业较难吸引年轻人入行,加上在1970年代起在新界发展香港新市镇,农业的发展处处受限,渐渐成为夕阳产业,走向式微,目前香港主要靠从外地入口以满足对农作物的需求。由于香港在香港地理上山多平地少,故现时只有约18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新界北,全港约有2,400个农场,务农人口约为4,400人,占总劳动人口的0.13%,香港约有2.3%的新鲜蔬菜是本地供应的。农场通常为小规模经营,以种植有叶蔬菜或者饲养猪只或家禽为主,透过“精耕细作”和现代化的技术,生产优质的新鲜食物供应本地市场。根据渔农自然护理署的数据,2012年的香港农业生产总值约为7.66亿港元。
将军澳新市镇位于香港新界东南,是香港的第三代香港新市镇之一,与马鞍山和天水围新市镇同期发展。将军澳新市镇的发展可追溯至1980年代中期,人口在当时不足1万,及后2011年迅速增加到超过40万。随着新市镇的不断发展,区内房屋、学校、社区、康乐设施及交通网络亦渐趋完善。地铁将军澳线通车后,将军澳新市镇的对外交通更为便捷,同时将军澳工业邨亦为区内外居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元朗区位于香港新界西北部,是香港香港十八区之中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元朗区是香港唯一“一区两香港新市镇”的区份,此外发展中的洪水桥新发展区也有大部分范围位于本区。元朗区属香港两个陆地与广东省深圳市隔河的区之一,另外一个为北区。
大埔新市镇是香港新市镇之一,座落于新界东大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埔的人口不断增加,1971年大埔的人口已增至67,000多人。1979年1月,港府宣布将大埔发展为新市镇。
东涌新市镇,原称北大屿山新市镇,是位于香港大屿山北部的新市镇,范围包括东涌、大蚝湾、小蚝湾及大屿山东北部部分地区,及两者之间沿岸拓展的填海土地,为离岛区唯一一座及最年轻的香港新市镇。目前因新市镇的商业区、住宅区和社区设施皆集中发展在东涌,因此政府近年的官方文件已改称为东涌新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