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性 编辑
黏度,是黏性的程度,是材料的首要功能,也称动力黏度、黏性系数、内摩擦系数。不同物质的黏度不同,例如在室温及常压下,空气的黏度为18.5μPa·s,大约比在相同温度下的水黏度小50倍。在常温常压下,汽油的黏度为0.65mPa·s,为1mPa·s,血液为4~15mPa·s,橄榄油为10mPa·s,蓖麻油为10mPa·s,蜂蜜为10mPa·s,焦油为10mPa·s,沥青为10mPa·s,等等。最普通的液体黏度大致在1~1000mPa·s,气体的黏度大致在1~10μPa·s。一些像黄油或人造黄油的脂肪很黏,更像软的固体,而不是流动液体。黏度较高的物质,比较不容易流动;而黏度较低的物质,比较容易流动。例如油的黏度较高,因此不容易流动;而水黏度较低,不但容易流动,倒水时还会出现水花,倒油时就不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1
相关
在流体力学中,雷诺数是流体的惯性力






ρ

v

2



L




{\displaystyle {\frac {\rho v^{2}}{L}}}

黏性






μ
v


L

2






{\displaystyle {\frac {\mu v}{L^{2}}}}

的比值,它是一个无量纲量。
奥尔-索末菲方程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特征值方程,用以描述黏性平行流动的二维线性扰动模态。当平行层流满足特定条件时,相应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会变得不稳定,此时可使用奥尔-索末菲方程判断流体动力稳定性的条件。
超流体是一种物质状态,特点是完全缺乏黏性。如果将超流体放置于环状的容器中,由于没有摩擦力,它可以永无止尽地流动。它能以零阻力通过微管,甚至能从碗中向上“滴”出而逃逸。超流体是被彼得·卡皮查、约翰·艾伦和冬·麦色纳在1937年发现的。有关超流体的研究被称为量子流体力学。氦-4的超流体现象理论是列夫·朗道创造的,而尼古拉·博戈柳博夫是第一个建议使用微扰理论者。
黏弹性是黏性和弹性的结合,亦即黏性流体与弹性固体的流动特性组合,一般认为粘性是液体的,弹性是固体的性质。两者都是表示各自的变形的容易度的,但其样子有很大的差别。固体会根据施加的力而变形,但如果撤消力则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同样对液体施加力,液体也会变形,不过,撤消力液体也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然而,对塑料来说,拉的话伸长,不过,即使放松也不马上返回,而是慢慢地恢复原状。另外,鸡蛋的蛋清看上去像液体,但取出之前在搅拌的筷子,蛋清多少会恢复原先的形状。这是由于这些物质兼具粘性和弹性的性质,所以表现出这样的性质。
右旋糖酐是一种复合且支链的葡聚糖,构成它的链长度不同,是牙菌斑的主要成分。在药用方面,它被作为血栓形成以降低血液黏性,并且在贫血症方面用于扩增血容量。
斯托克斯流,又称为蠕动流,在流体力学中指黏性力远大于惯性力的流动,其名称源于爱尔兰物理学家乔治·斯托克斯。斯托克斯流的雷诺数十分小,这意味着流速很低、黏性系数很大或流动的长度尺度很小。
奥森方程在流体力学中用于描述低雷诺数的不可压、黏性流动,由瑞典物理学家卡尔·威廉·奥森于1910年提出。与斯托克斯流相比,奥森方程部分考虑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中的惯性项。
斯托克斯流,又称为蠕动流,在流体力学中指黏性力远大于惯性力的流动,其名称源于爱尔兰物理学家乔治·斯托克斯。斯托克斯流的雷诺数十分小,这意味着流速很低、黏性系数很大或流动的长度尺度很小。
在流体动力学中,欧拉方程是一组支配无黏性流体运动的方程,以莱昂哈德·欧拉命名。方程组各方程分别代表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对应零黏性及无热传导项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历史上,只有连续性及动量方程是由欧拉所推导的。然而,流体动力学的文献常把全组方程——包括能量方程——称为“欧拉方程”。
黏弹性是黏性和弹性的结合,亦即黏性流体与弹性固体的流动特性组合,一般认为粘性是液体的,弹性是固体的性质。两者都是表示各自的变形的容易度的,但其样子有很大的差别。固体会根据施加的力而变形,但如果撤消力则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同样对液体施加力,液体也会变形,不过,撤消力液体也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然而,对塑料来说,拉的话伸长,不过,即使放松也不马上返回,而是慢慢地恢复原状。另外,鸡蛋的蛋清看上去像液体,但取出之前在搅拌的筷子,蛋清多少会恢复原先的形状。这是由于这些物质兼具粘性和弹性的性质,所以表现出这样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