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1987A 编辑
SN 1987A是1987年2月24日在大麦哲伦云内发现的一次超新星爆发,是自1604年开普勒超新星以来观测到的最明亮的超新星爆发,肉眼可见,位于蜘蛛星云的外围,距离地球大约51,400秒差距。由于是在1987年发现的第一颗超新星,因此被命名为“1987A”。SN 1987A爆发的光线于1987年2月23日到达地球,亮度于5月左右到达顶峰,视星等达3等,之后渐渐转暗。这是现代的天文学家在近距离观测到一颗超新星的第一次机会,提供了II型超新星的许多深入了解。
4
相关
超新星早期预警系统 是个检测微中子的网络,可以为天文学家提供银河系或邻近的星系,像是大麦哲伦星系、大犬座矮星系等的超新星早期预警。在红巨星等恒星塌缩时,在太阳核心会产生大量的微中子。在目前的模型中,这些微中子是在超新星的亮度高峰之前发出的,所以原则上微中子检测器可以提前给天文学家一个超新星已经产生,可能很快就能看到的警讯。来自超新星SN 1987A的微中子脉冲在光子抵达之前3小时就已经被工作中的SNEWS检测到。
Sanduleak -69° 202a 是一个视星等 12 等的蓝超巨星,位于大麦哲伦云外围的 NGC 2070。该恒星是由罗马尼亚裔美国人天文学家尼可拉斯·桑度列克发现。该恒星被列为蓝超巨星,且是会发生II型超新星的高光度蓝变星。高光度蓝变星会随时猛烈喷出大量物质而损失质量。约16万8千年前 Sanduleak -69° 202a 爆炸,形成 SN 1987A,这是望远镜发明后首颗可用肉眼观测的超新星。于1987年2月23日被观测到。另外有四颗高光度蓝变星可能在最近数百万年内形成超新星。
微中子探测器是观测微中子的实验设备。
由于微中子只参与弱交互作用,一般探测器需要建造得够大,以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微中子讯号。
微中子探测器一般会选择建造在地底深处,以屏蔽宇宙射线以及其它背景辐射。微中子天文学目前仍未成熟,现今已确认来自地球以外的讯号来源只有太阳和超新星SN 1987A。然而未来微中子观测站将“为天文学家提供透析宇宙的展新视野”。
SN 2004dj是从SN 1987A开始到发现时为止最亮的超新星。
SN 1993J是1993年3月28日由西班牙天文学家弗兰西斯科·加西亚发现的超新星。它位于大熊座的河外星系波德星系,距离约为8.5 ± 1.3 百万光年 ,最亮时视星等为10.8等,它是二十世纪第二亮的超新星,仅次于位于大麦哲伦星系的SN 1987A
SN 2004dj是从SN 1987A开始到发现时为止最亮的超新星。
SN 1993J是1993年3月28日由西班牙天文学家弗兰西斯科·加西亚发现的超新星。它位于大熊座的河外星系波德星系,距离约为8.5 ± 1.3 百万光年 ,最亮时视星等为10.8等,它是二十世纪第二亮的超新星,仅次于位于大麦哲伦星系的SN 1987A
蓝超巨星是恒星的恒星光谱分类中的第1级,光谱型为O或B型,属于超巨星的其中一种,是宇宙中温度及亮度最高的恒星。它们的温度与亮度皆非常高,表面温度为10,000-55,000K,质量约太阳的10-150倍。O型早期的蓝超巨星是宇宙中最亮最重的恒星。蓝超巨星的半径通常在太阳的15-50倍之间,O型超巨星的半径通常不会大于太阳的30倍,只有少部分特超巨星会超过这个数据。B型蓝超巨星则更大一些,但一般也不会超过太阳的60倍大。已知直径最大的B型星是手枪星,直径是太阳的306倍。最有名的蓝超巨星是猎户座的参宿七,SN 1987A也是一次蓝超巨星爆炸造成的结果,这也是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蓝超巨星爆炸。
微中子探测器是观测微中子的实验设备。
由于微中子只参与弱交互作用,一般探测器需要建造得够大,以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微中子讯号。
微中子探测器一般会选择建造在地底深处,以屏蔽宇宙射线以及其它背景辐射。微中子天文学目前仍未成熟,现今已确认来自地球以外的讯号来源只有太阳和超新星SN 1987A。然而未来微中子观测站将“为天文学家提供透析宇宙的展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