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琳,美国中国史学家,主要作品有《南明史:1644-1662》等。曾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文化教授, 现在是该校退休荣誉教授,也曾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历史所客座教授。
博士,是中国史上的官名,起源于战国时期。担任“博士”这一官职的人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等职务。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史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敦煌莫高窟发现,印制于唐朝公元868年的《金刚经》。
沈荩,初名克诚,字禹希,湖南省善化县人,原籍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沈荩曾参加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又成为革命派,并长期担任记者。1903年沈荩因揭露清政府与帝俄打算签订密约的内幕被捕,7月31日在慈禧太后授意之下被刑部处以杖笞之刑,欲将其打死,后被绞死,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因新闻言论触怒政府而被杀的记者。
上田 信是一名日本历史学家、立教大学文学部教授,专门研究中国史、亚洲社会论。出身于东京都。
后古代史是西方历史学划分出来的一段时期的历史。欧洲历史学界一般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史、中世纪和近代史,而后古代与中世纪是完全对应的,它位于古代史与现代史中间。不同地区的后古代时期也不同,通常开始于公元200-600年,结束于1200-1500年。这段时期的主要古代文明依次为东汉末年、西罗马帝国、笈多王朝和萨珊王朝。这一时期在中国大致对应于封建时期中段的隋、唐、宋朝等朝代。但在中国史中,往往以1840年为分界线,之前称古代史,之后称近代史或现代,因而对这一时期并没有相应的称呼。这一时期主要的特点包括,来自中亚的入侵,世界三大宗教的发展,以及不同文明间的贸易和军事接触。
气贺泽保规,是日本历史学历史学家,主攻中国史。前明治大学教授、明治大学东亚石刻文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东亚历史文化研究所气贺泽研究室负责人。
博士,是中国史上的官名,起源于战国时期。担任“博士”这一官职的人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等职务。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史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敦煌莫高窟发现,印制于唐朝公元868年的《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