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公会议 编辑
以弗所公会议,天主教称厄弗所大公会议,是于公元431年由拜占庭皇帝列表狄奥多西二世在小亚细亚省的以弗所举行的第三次基督教大公会议,在以弗所则是第一次,约2,000主教出席。其主要议题是关于聂斯脱利派关于耶稣的神性与人性关系之争,反对了基督二位论,附带的确定圣母玛利亚的神之生母头衔。第二次以弗所公会议于公元449年召开。
4
相关
圣加仑修道院图书馆位于瑞士的世界遗产圣加仑修道院内,由修道院的创办人圣奥斯马创立,18世纪中叶其中一位院长决定将图书馆改建,1767年完工,大厅上的天花镶有描绘四场大公会议的湿壁画,分别是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以弗所公会议及迦克墩公会议。图书馆是瑞士最古老的图书馆,因此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手抄本及摇篮本。1983年,图书馆及修道院被指定为世界遗产。
东方教会,又称聂斯脱里派教会,是由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以及其跟随者所建立的东方基督教会。东方教会由以东方牧首为首,延续了东叙利亚传统的礼仪与神学观,并支持聂斯脱里主义。由于431年的以弗所公会议谴责了聂斯脱里主义,因此聂斯脱里及其支持者离开了罗马帝国,并且得到波斯的收容。最后,东方教会成为了波斯萨珊王朝最大的基督教基督教派系,在498年于尼西比斯建立了东方牧首座,并建立了学术中心。后来,东方教会以波斯为中心,迅速地朝东亚发展,成为了9至14世纪期间扩散地域最广的基督教宗派。除了在波斯统治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安那托利亚、库尔德斯坦以及突厥斯坦都有其踪影,最后甚至传入唐朝元朝时代的中国,被称作景教。
大公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大公会议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腊文“Οικουμένη”,意为“普世性的”。对基督教教义有深远影响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和以弗所公会议。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自此之后,东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会议所确立之大公会议信条。虽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会议是在教会大分裂之前举行,却不获东正教承认。故此,今日的东正教只承认七次大公会议,而罗马天主教则认为是八次。在新教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圣公会承认前七次大公会议;而加尔文宗,路德宗则只承认前四次大公会议。鉴于在第四次大公会议迦克墩会议中,谴责了一位论的教会,故,东方正统教会,只承认前三次大公会议。而教会大分裂之后的大公会议由罗马天主教单方面举行,所以内容不为东正教所承认。
大公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大公会议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腊文“Οικουμένη”,意为“普世性的”。对基督教教义有深远影响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和以弗所公会议。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自此之后,东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会议所确立之大公会议信条。虽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会议是在教会大分裂之前举行,却不获东正教承认。故此,今日的东正教只承认七次大公会议,而罗马天主教则认为是八次。在新教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圣公会承认前七次大公会议;而加尔文宗,路德宗则只承认前四次大公会议。鉴于在第四次大公会议迦克墩会议中,谴责了一位论的教会,故,东方正统教会,只承认前三次大公会议。而教会大分裂之后的大公会议由罗马天主教单方面举行,所以内容不为东正教所承认。
大公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大公会议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腊文“Οικουμένη”,意为“普世性的”。对基督教教义有深远影响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和以弗所公会议。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自此之后,东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会议所确立之大公会议信条。虽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会议是在教会大分裂之前举行,却不获东正教承认。故此,今日的东正教只承认七次大公会议,而罗马天主教则认为是八次。在新教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圣公会承认前七次大公会议;而加尔文宗,路德宗则只承认前四次大公会议。鉴于在第四次大公会议迦克墩会议中,谴责了一位论的教会,故,东方正统教会,只承认前三次大公会议。而教会大分裂之后的大公会议由罗马天主教单方面举行,所以内容不为东正教所承认。
大公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大公会议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腊文“Οικουμένη”,意为“普世性的”。对基督教教义有深远影响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和以弗所公会议。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自此之后,东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会议所确立之大公会议信条。虽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会议是在教会大分裂之前举行,却不获东正教承认。故此,今日的东正教只承认七次大公会议,而罗马天主教则认为是八次。在新教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圣公会承认前七次大公会议;而加尔文宗,路德宗则只承认前四次大公会议。鉴于在第四次大公会议迦克墩会议中,谴责了一位论的教会,故,东方正统教会,只承认前三次大公会议。而教会大分裂之后的大公会议由罗马天主教单方面举行,所以内容不为东正教所承认。
东方教会,又称聂斯脱里派教会,是由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以及其跟随者所建立的东方基督教会。东方教会由以东方牧首为首,延续了东叙利亚传统的礼仪与神学观,并支持聂斯脱里主义。由于431年的以弗所公会议谴责了聂斯脱里主义,因此聂斯脱里及其支持者离开了罗马帝国,并且得到波斯的收容。最后,东方教会成为了波斯萨珊王朝最大的基督教基督教派系,在498年于尼西比斯建立了东方牧首座,并建立了学术中心。后来,东方教会以波斯为中心,迅速地朝东亚发展,成为了9至14世纪期间扩散地域最广的基督教宗派。除了在波斯统治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安那托利亚、库尔德斯坦以及突厥斯坦都有其踪影,最后甚至传入唐朝元朝时代的中国,被称作景教。
东方教会,又称聂斯脱里派教会,是由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以及其跟随者所建立的东方基督教会。东方教会由以东方牧首为首,延续了东叙利亚传统的礼仪与神学观,并支持聂斯脱里主义。由于431年的以弗所公会议谴责了聂斯脱里主义,因此聂斯脱里及其支持者离开了罗马帝国,并且得到波斯的收容。最后,东方教会成为了波斯萨珊王朝最大的基督教基督教派系,在498年于尼西比斯建立了东方牧首座,并建立了学术中心。后来,东方教会以波斯为中心,迅速地朝东亚发展,成为了9至14世纪期间扩散地域最广的基督教宗派。除了在波斯统治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安那托利亚、库尔德斯坦以及突厥斯坦都有其踪影,最后甚至传入唐朝元朝时代的中国,被称作景教。
东方教会,又称聂斯脱里派教会,是由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以及其跟随者所建立的东方基督教会。东方教会由以东方牧首为首,延续了东叙利亚传统的礼仪与神学观,并支持聂斯脱里主义。由于431年的以弗所公会议谴责了聂斯脱里主义,因此聂斯脱里及其支持者离开了罗马帝国,并且得到波斯的收容。最后,东方教会成为了波斯萨珊王朝最大的基督教基督教派系,在498年于尼西比斯建立了东方牧首座,并建立了学术中心。后来,东方教会以波斯为中心,迅速地朝东亚发展,成为了9至14世纪期间扩散地域最广的基督教宗派。除了在波斯统治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安那托利亚、库尔德斯坦以及突厥斯坦都有其踪影,最后甚至传入唐朝元朝时代的中国,被称作景教。
大公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大公会议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腊文“Οικουμένη”,意为“普世性的”。对基督教教义有深远影响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和以弗所公会议。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自此之后,东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会议所确立之大公会议信条。虽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会议是在教会大分裂之前举行,却不获东正教承认。故此,今日的东正教只承认七次大公会议,而罗马天主教则认为是八次。在新教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圣公会承认前七次大公会议;而加尔文宗,路德宗则只承认前四次大公会议。鉴于在第四次大公会议迦克墩会议中,谴责了一位论的教会,故,东方正统教会,只承认前三次大公会议。而教会大分裂之后的大公会议由罗马天主教单方面举行,所以内容不为东正教所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