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 编辑
《阿毘达磨俱舍论》,简称《俱舍论》,佛教的论书,由印度世亲所著。本论是世亲的代表作之一,对说一切有部学说进行整理与改造,被推崇者称为是佛法知识的宝库、学习佛法的必读之书。
2
相关
厌离佛教术语;其中的“厌”指餍足、厌斥,“离”指出离、离欲,即说对世间苦、集谛之知晓进而对世俗生活“厌倦”、不感兴趣,而愿意出离苦,求涅槃道。《俱舍论》提出四种厌离:有厌非离、有离非厌、有厌亦离、有非厌离。
有漏法 即有漏失功德法财的法,让有情系服于三界内,轮转生死。有漏法是佛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与无漏法是相对的。根据佛教的观点,一切法都可以分为有漏法与无漏法。
根据一切有部的观点,有漏法包括苦谛和集谛。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有漏、无漏,佛教还有其他对事物的分类方法,比如有为法和无为法是一种分类,四谛也是一种分类。这些概念之间是相互含摄的,因此对于了解有漏法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有为法包括苦谛、集谛和道谛,无为法包括灭谛和另外六种无为法。除去道谛的有为法,就是苦谛和集谛,也就是有漏法。
有漏法的特征是烦恼可以随其增长。因为有漏法使烦恼得以增长,进而导致轮回和痛苦,所以佛教教导人们要从有漏法的系缚中解脱出来。
根据著名的佛教经典《俱舍论》,有漏法还有很多其他名称。但事实上,这些名称之中,有些不是经常用到,有些则更多是用来指代其他意思。
有漏法 即有漏失功德法财的法,让有情系服于三界内,轮转生死。有漏法是佛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与无漏法是相对的。根据佛教的观点,一切法都可以分为有漏法与无漏法。
根据一切有部的观点,有漏法包括苦谛和集谛。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有漏、无漏,佛教还有其他对事物的分类方法,比如有为法和无为法是一种分类,四谛也是一种分类。这些概念之间是相互含摄的,因此对于了解有漏法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有为法包括苦谛、集谛和道谛,无为法包括灭谛和另外六种无为法。除去道谛的有为法,就是苦谛和集谛,也就是有漏法。
有漏法的特征是烦恼可以随其增长。因为有漏法使烦恼得以增长,进而导致轮回和痛苦,所以佛教教导人们要从有漏法的系缚中解脱出来。
根据著名的佛教经典《俱舍论》,有漏法还有很多其他名称。但事实上,这些名称之中,有些不是经常用到,有些则更多是用来指代其他意思。
有漏法 即有漏失功德法财的法,让有情系服于三界内,轮转生死。有漏法是佛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与无漏法是相对的。根据佛教的观点,一切法都可以分为有漏法与无漏法。
根据一切有部的观点,有漏法包括苦谛和集谛。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有漏、无漏,佛教还有其他对事物的分类方法,比如有为法和无为法是一种分类,四谛也是一种分类。这些概念之间是相互含摄的,因此对于了解有漏法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有为法包括苦谛、集谛和道谛,无为法包括灭谛和另外六种无为法。除去道谛的有为法,就是苦谛和集谛,也就是有漏法。
有漏法的特征是烦恼可以随其增长。因为有漏法使烦恼得以增长,进而导致轮回和痛苦,所以佛教教导人们要从有漏法的系缚中解脱出来。
根据著名的佛教经典《俱舍论》,有漏法还有很多其他名称。但事实上,这些名称之中,有些不是经常用到,有些则更多是用来指代其他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