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 编辑
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观点。最早出现自道家典籍《庄子·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后被儒家所继承,其含义指的是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内圣”,即将藏于内心自然无为;“外王”,即将道显示于外,推行王道。“内圣外王”,意谓内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即人格理想以及政治理想两者的结合。其中,“内圣”是体,外王则是用。
2
相关
“大中至正”一词起源于汉唐以来经学家对于尚书的注解,起初乃是意指“无偏无党”,全唐文所记碑铭就有“大中至正”一词以形容儒者的此一修养。 周敦颐太极图说有谓:‘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而宋明儒者多以“大中至正”为内圣外王之心术修持,所以后世遂演变成为专以指称“儒家之道”,然而却也衍生多种使用意境。
“大中至正”一词起源于汉唐以来经学家对于尚书的注解,起初乃是意指“无偏无党”,全唐文所记碑铭就有“大中至正”一词以形容儒者的此一修养。 周敦颐太极图说有谓:‘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而宋明儒者多以“大中至正”为内圣外王之心术修持,所以后世遂演变成为专以指称“儒家之道”,然而却也衍生多种使用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