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 编辑
华夏,意思与中华相等,最初是指史前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分布的若干部落或政治共同体所组成华夏人群,被后世视为汉文化及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载,五帝中的首位是黄帝,后来的人称黄帝为汉族的始祖。黄帝之后,最著名的有唐尧、虞舜夏禹等人。禹是夏氏部落之领袖,姒姓,又称夏禹、大禹。大禹治水有功,继位于舜当了中原各部落之共主,成为华人的第一个君主之世袭王朝,也就是夏朝
1
相关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华夏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之总称。诸子是指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列子、孙子、申子、韩非子、鬼谷子、告子等学术思想代表人物。春秋时期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阴阳家、墨子等不同学术流派,而至战国时代中期,百家争鸣,众多学说纷呈,丰富多彩,为中华文化奠定了深厚基础。
司母戊鼎,或称后母戊鼎,是华夏商朝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鼎腹内壁著有铭文“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母戊”是武丁妻妾妇妌的庙号。该鼎可能为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1改为“后母戊”,但学界存普遍争议。
司母戊鼎,或称后母戊鼎,是华夏商朝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鼎腹内壁著有铭文“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母戊”是武丁妻妾妇妌的庙号。该鼎可能为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1改为“后母戊”,但学界存普遍争议。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及华夏最大的一缉书,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全书正文22877、目录60,11,095册,约3.7亿字。《永乐大典》屡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仅存418册823卷,散藏于9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个公私收藏机构,约为原书的4%。
华夏,意思与中华相等,最初是指史前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分布的若干部落或政治共同体所组成华夏人群,被后世视为汉文化及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载,五帝中的首位是黄帝,后来的人称黄帝为汉族的始祖。黄帝之后,最著名的有唐尧、虞舜、夏禹等人。禹是夏氏部落之领袖,姒姓,又称夏禹、大禹。大禹治水有功,继位于舜当了中原各部落之共主,成为华人的第一个君主之世袭王朝,也就是夏朝。
四大文明古国,或称四大古文明,是一种流行于20世纪的历史概念,其理论按照时间早晚顺序,以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印度河流域文明及华夏此四处为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的一种说法。这个概念在东亚汉字文化圈比较流行,世界其他地方均以“文明摇篮”等字眼来称呼文明的发源地。
天子,中国共主及帝王之头衔,意指上天之儿子,象征统治天下之权力源自上天。在后世的文献中黄帝、尧、舜都被尊为天子。从周朝开始“周天子”成为了君主的正式名号。而自秦始皇开始,中国统治者都冠上皇帝头衔,也称天子,类似于单于、天皇、可汗等称号。天子的命令又称“圣旨”,即“德为圣人”的旨意。明清两朝皇帝使用的“奉天承运皇帝”一辞,彰显了帝王权力天命,西方称君权神授。“天”在此意为“天主”或“上帝”、“天公”。自古以来,只有中国的皇帝才有资格称“天子”,其余国家的君主最多只能叫“大王”或“国王”。华夏的天子,从概念上讲是凌驾朝鲜王朝君主列表等异族王室之上具有更高的地位和优越性的存在。飞鸟时代派遣隋使到隋朝,自称“日出处天子”,隋炀帝大怒后倭又派使臣朝贡,自称“夷人”。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历史上从来没有承认过任何外族“皇”或“天子”的地位,华夏之外的蛮夷对中国只能称“王”,比如朝鲜大王和日本国王。日本和越南等国对中国则采取外王内帝的外交策略,即对中国称王称臣,接受中国册封,对国内称帝。比如越南国王称帝,自称“南朝”。日本天皇同理。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华夏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之总称。诸子是指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列子、孙子、申子、韩非子、鬼谷子、告子等学术思想代表人物。春秋时期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阴阳家、墨子等不同学术流派,而至战国时代中期,百家争鸣,众多学说纷呈,丰富多彩,为中华文化奠定了深厚基础。
司母戊鼎,或称后母戊鼎,是华夏商朝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鼎腹内壁著有铭文“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母戊”是武丁妻妾妇妌的庙号。该鼎可能为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1改为“后母戊”,但学界存普遍争议。
司母戊鼎,或称后母戊鼎,是华夏商朝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鼎腹内壁著有铭文“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母戊”是武丁妻妾妇妌的庙号。该鼎可能为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1改为“后母戊”,但学界存普遍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