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尊称县太爷、县大老爷,雅称为县尹、县宰、百里侯、邑侯、邑宰、邑令等。是中国古代县级行政区划的最高官员名称,掌握所管辖区域的行政、司法、审判、税务、兵役等大权。县令下设县丞、主簿、县尉、典史等。宋代以其他官职“知某县事”,简称知县,事实上为一县长官;明清时,知县为正式官名,正七品。但人们习惯称呼知县为“县令”,或使用“明府”、“令君”等雅称。
7
阎乐为秦朝人,秦朝末年丞相赵高的女婿,生卒年不详,曾经出任过咸阳县令。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唐朝将领,曾任漳州刺史兼任漳浦县令。光州人。父亲陈政,母亲吐万氏。墓呈圆丘形,墓前碑文为:“唐开漳陈将军墓”。
县丞,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于县令,相当于现今的副县长或首席幕僚。
卢彦卿,范阳郡涿县人,出自范阳卢氏北祖大房,是北魏秘书监、固安懿伯卢渊的曾孙,北魏燕郡太守卢道将的孙子,北魏弘农太守卢怀仁的儿子。卢彦卿官至石门县县令、东宫学士,著有《后魏记》33卷。
国相,简称为相,指中国汉朝、魏晋南北朝时代诸侯王或公侯领地的宰相,汉朝为郡国并行制,疆域内设有郡也设有封国,后诸侯王或列侯是虚位元首,封国内实际执政的其实是国相,国相可分“王国国相”与“侯国国相”两个等级,王国国相,即诸侯相,比照一个郡,与太守相同。“侯国国相”亦称列侯相,列侯所封的封国也设列侯相,职掌和县的行政长官,如县令或县长相同。
翟普林生性仁孝,事亲以孝闻。州郡征召,都坚决推辞不去,亲自耕种奉养父母,乡邻称之为楚丘先生。后来父母得病,翟普林不解衣者七十天。大业初年,父母去世了,哀痛的差点要了命。结庐在墓侧,背负泥土为坟,隆冬不穿缯絮,只穿单衣丧服。家中有一黑狗,随他在在墓前,翟普林哀哭,狗也悲号,见到的热都赞叹惊异。有二只喜鹊在庐前柏树结巢,经常进入他的草庐,毫不惊惧。大业年间,司隶巡察,上奏他的孝行,擢升他为孝阳县令。
郑昌,秦末时吴县县令,与项梁、项羽关系很好。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之变后,项梁、项羽刺杀会稽太守殷通,起兵抗秦,郑昌跟随项羽左右,封大夫。
孔仁玉,字温如,孔光嗣之子,孔子四十三代孙。生于后梁太祖乾化二年,卒于后周世宗显德三年,终年45岁。既长,通六艺,精春秋,为人严谨,临事果断。929年,当时的文宣公孔邈去世。后唐明宗长兴元年,授仁玉曲阜县主簿,主孔子祀事。长兴三年迁龚丘令,封文宣公。后晋石敬瑭天福五年改任曲阜县县令。后周太祖广顺二年,郭威幸曲阜拜孔庙及孔子墓,召孔仁玉赐五品服。诏以曲阜县令兼监察御史。卒后追赠兵部尚书。
曹毗字辅佐,晋朝谯国人。曹休玄孙,右军将军曹识之子。郡察孝廉,朝廷任命其为郎中,蔡谟又推荐他担任佐著作郎。后因父亲去世而辞职。守丧期满后,担任句章县令,后又任太学博士、尚书郎、镇军大将军从事中郎、下邳太守、光禄勋。此后曹毗去世。曹毗所著的文学作品共有十五卷,后人收录为《曹毗集》。此外曹毗还著有《曹氏家传》一卷、《论语释》一卷。
百里侯,又称为邑侯、邑宰 ,华人对县级最高行政长官的雅称,旧称县令、知县,今多称为县长,北洋政府时称为知事。在台湾,民选县长或市长的权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