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佛教) 编辑
受,佛教术语,意指情绪。当感官,外境,以及意识三者聚合时,所升起的内心感觉,即是受。通常可以概分为痛苦快乐以及没有特殊感受三者。它是十二因缘的第七支,为五蕴之一,又名受蕴、受阴,包括感受等,属于心的一种作用。南传佛教对感受有非常详尽的探讨。
2
相关
大地法,又称遍大地法、十大地法 ,佛教术语,是心所的分类法之一,由说一切有部提出。有十种心所被分类为大地法之中,包括、想、思、触、欲、慧、念、作意、胜解、三摩地等十个心所。大地法可通于善、恶,与一切心相应俱起。
六六法,佛教术语,由眼、耳、鼻、舌、身、意六者,分别对应到六根、六尘、六识、触、、爱六者组成,因此称为六六法。
三受业,又称三受报业、三业,佛教阿毗达摩术语,根据的性质,对于业进行的分类。这种分类法,根据善与恶二业,产生的苦、乐、不苦不乐三受,将业报分为三者: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
乐,佛教术语,指快乐、愉悦的正面
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支、十二有支,佛教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此十二缘起支分别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处、6.触、7.、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它们都是缘生法,都是无常的,它们之间是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关联。十二因缘因果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陀、辟支佛、阿罗汉,都依“四圣谛”三转十二行,觉悟十二因缘而了知生死轮回真相,达到究竟解脱。
喜,佛教术语,意指喜悦、快乐,是一种心所与,与禅那紧密相关。是四无量心与七觉支之一。另外,人名中的“难陀”也常翻译为“喜、欢喜”。
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支、十二有支,佛教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此十二缘起支分别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处、6.触、7.、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它们都是缘生法,都是无常的,它们之间是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关联。十二因缘因果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陀、辟支佛、阿罗汉,都依“四圣谛”三转十二行,觉悟十二因缘而了知生死轮回真相,达到究竟解脱。
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支、十二有支,佛教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此十二缘起支分别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处、6.触、7.、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它们都是缘生法,都是无常的,它们之间是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关联。十二因缘因果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陀、辟支佛、阿罗汉,都依“四圣谛”三转十二行,觉悟十二因缘而了知生死轮回真相,达到究竟解脱。
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支、十二有支,佛教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此十二缘起支分别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处、6.触、7.、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它们都是缘生法,都是无常的,它们之间是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关联。十二因缘因果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陀、辟支佛、阿罗汉,都依“四圣谛”三转十二行,觉悟十二因缘而了知生死轮回真相,达到究竟解脱。
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支、十二有支,佛教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此十二缘起支分别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处、6.触、7.、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它们都是缘生法,都是无常的,它们之间是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关联。十二因缘因果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陀、辟支佛、阿罗汉,都依“四圣谛”三转十二行,觉悟十二因缘而了知生死轮回真相,达到究竟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