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主国 编辑
台湾民主国是1895年短暂存在于台湾共和制政权大清帝国在甲午战争战败后,被迫于同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与周边岛屿割让予大日本帝国,遭到台湾人强烈反对,台湾部分仕绅因而鼓动前清台湾巡抚唐景崧在同年5月25日宣布建国,并由唐景崧担任首任台湾民主国大总统。然而在随后因日方接收台湾而起的乙未战争中,其中部分民兵首先叛变,台北遭到占领,唐景崧不久后便逃亡厦门,第一共和迅速瓦解。同年6月26日,刘永福被选出任第二任大总统,以台南府为基地建立第二共和,并以大天后宫为总统府。但刘永福亦于该年10月19日西渡大陆,两日后台南遭日军攻陷,台湾民主国灭亡,历时150天。台日军队有数场激战,日军伤亡以病死者多。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黄虎印》是台湾小说家姚嘉文的经典作品,属于《台湾七色记》系列的第四部曲。本书为以台湾民主国为历史背景的历史小说,内容主要以黄虎金印之铸制及辗转流落,描述台湾民主国抗日之经过与民情。并且透过清朝官宦之女-许白露与台湾罗汉脚-杨太平的情爱纠葛,以及太平天国天兵长短脚与日本和尚悟野的思想对比冲激,交织出此荡气回肠的悲壮史诗。
台湾抗日运动是日本台湾日治时期期间发生的反抗行动。行动大多发生于1895年-1915年之间,也就是在日本领台的前20年。这20年的武装抗日运动,大致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期是1895年5月到10月为保卫“台湾民主国”的乙未战争;第二期是紧接着台湾民主国之后到1902年之间的抗日游击战,几乎每年都有武装抗日行动;第三期自1907年的北埔事件起,到1915年的西来庵事件为止。之后,台湾抗日运动转为维护台湾文化的非武装形式,不过期间发生了一件武装对抗的雾社事件。
丘念台,初名伯琮、国琮,入中学时更名琮,福建台湾省台湾县捒东上堡大埔厝庄人,清台要员、台湾民主国副总统丘逢甲之子。其父于台湾被割让日本后离台迁居广东镇平,榜其居曰“念台山馆”,以示不忘光复台湾,更为子取别号念台,冀其继承父志完成复台宏愿。念台仰承庭训,奉为毕生力行之鹄的,日后办中国国民党党务时,总裁蒋中正发给党部委任状,书其名为“丘念台”,自此以“念台”为正名,易“”为“台”。政治立场上亲近中央俱乐部。
台湾民主化,是指台湾由非民主政体转型到自由民主制的过程,其中包括以追求民主化与巩固民主为目标的社会运动与政治改革,尤指1980年代末期在中华民国体制下推行的民主化措施。乙未战争期间曾有台湾民主国成立,但未能成功统治台湾,且由于持续时间过短而无任何实际影响,史学家多将其归类为台湾清治时期的一部分。追求民主政体的运动,最早起源于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民众要求拥有与日本内地人平等的政治民主权利。至台湾战后时期,最早有二二八事变,随后进入的戒严时代发生一系列的政治抗争,包括党外运动、桥头事件、中坜事件、美丽岛事件等,最终中华民国政府于1987年解严,之后废除解除党禁、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国民大会及立法院中华民国国会在台湾之全面选举与罢免,正副总统中华民国总统及副总统在台湾之公民直接选举与罢免,伴随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建构现今台湾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
台湾民主国大总统是1895年短暂存在的台湾民主国之国家元首,前后共有两位。
瀛海偕亡记》,洪弃生著,记述乙未战争始末,分上下两卷。上卷记载《马关条约》后台湾民主国建国至败亡过程;下卷则记载刘永福败逃后多场台湾人独自台湾抗日运动战役事件,至最终“大扫除”为止。多数史料仅记载至日军攻陷台南为止,本书下卷之后续记载为史学界重要史料。
林朝栋,表字荫堂,号又密,幼名松,绰号称“目仔少爷”,台湾府彰化县阿罩雾人,台湾将领,栋军主帅,雾峰林家第六代,曾参与中法战争的台湾战事,协助刘铭传在台湾办理新政,以及平定施九缎事件,官至二品顶戴道员,赏黄马褂。甲午战争后,支持筹组台湾民主国。但乙未战争却令他心灰意冷,于是举家迁至厦门,最后病死上海。
唐景崧,表字维卿,又字薇卿,号南注、南注生,又号请缨客。清朝政治人物,广西省桂林府灌阳县人。同治年间以进士入翰林院,改吏部主事。中法战争期间,请缨南下越南,招抚黑旗军刘永福,且领军与法军激战有功,历升道员、布政使,署末代台湾巡抚。光绪二十一年台湾割让予大日本帝国后,曾出任短暂存在的台湾民主国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八天。
区鸿基,中国清朝官员。他于1895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因战乱起,他未到任。不过,据台湾通史记载,1895年台湾民主国成立后,他亦担任兵备道一职。
让台记》为记载台湾民主国与乙未战争始末的专书,作者为吴德功,是研究台湾民主国兴亡的第一手史料。此书记载始于1895年4月14日清日签订《马关条约》,终于9月27日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尸体被运回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