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举派 编辑
噶举派藏传佛教的一个派别,藏语“噶举”中的“噶”字本意指口,而“举”字则意为传。故“噶举派”一词可理解为口传宗派。另外,由于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又俗称“白教”。噶举派是后弘期西藏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由马尔巴创立,承传至今。是西藏历史上最早实行活佛转世制度的派别,最早的再来人噶玛噶举派噶玛巴
3
相关
苦行是印度宗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目的为获得神灵的祝福或得到解脱。通过各种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修行,来达到目的。佛教中,佛陀在成佛之前曾修苦行,“日食一麻一麦”,没有获得成就,且几乎饿亡,故佛教并不赞成苦行,而主张“行中道”,但佛教因人设教,也允许根机合适者修苦行,称为“头陀僧”;如藏密噶举派密勒日巴,在获得了法的真谛以后,来到了人迹罕至的山洞、山崖上苦行,以远离八风、五毒的干扰,获得了大成就。
密勒日巴,佛教噶举派一代宗师,师承于玛尔巴,法名喜笑金刚、密勒金刚幢,生于西藏芒域贡堂一富裕家庭,本名密勒闻喜,早年因家产被占据,为报复而造下恶业,后来得遇玛尔巴大师之教授,历经种种苦行与考验,刻苦修行而成就圣果,为西藏著名的行者、诗人、大成就者。
丘扬创巴仁波切,又译为丘阳创巴、邱阳创巴,为第十一世创巴祖古,也是一位伏藏师,拥有噶举派与宁玛派的传承。曾是一位佛教比丘,后还俗,娶妻。他是藏传佛教最早至西方弘法的先驱人物,藏传佛教的许多资深上师都认定他是位大成就者,以狂慧的风格为人所熟知。
梦瑜伽,是藏传密宗与苯教的一种修持方法。修行者在梦中保持清醒继续禅修,目标是体验到心的本性——佛性。为那洛六法之一,在宁玛派和噶举派各有传承。
库郁寺,又译“苦郁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嘎县昌果乡库郁村,是一座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
那洛巴,生于孟加拉地区,佛教僧侣,曾居于那烂陀寺。是一名密教上师与大成就者,其密法经马尔巴及阿底峡传入西藏,形成那洛六法传承。西藏噶举派传承源自于他。
天法,直译为“天或空间之法”,乃一伏藏法,在藏传佛教宁玛派白玉寺中广为流传。其为大伏藏师南却·明就·多杰所发现,传承予昆桑谢拉,最后由噶举派大师噶玛·恰美所编撰成文。
噶玛德格降措西拉仁波切,汉地尊称为大西拉仁波切或大西拉法王,为藏密噶举派分支“西巴派”法王,曾任第十七世噶玛巴·伍金赤列多吉的经师,中国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木苏乡西巴寺寺主,寺庙管理委员会会长。
宗南嘉楚仁波切,藏传佛教噶举派的祖古头衔。
密勒日巴,佛教噶举派一代宗师,师承于玛尔巴,法名喜笑金刚、密勒金刚幢,生于西藏芒域贡堂一富裕家庭,本名密勒闻喜,早年因家产被占据,为报复而造下恶业,后来得遇玛尔巴大师之教授,历经种种苦行与考验,刻苦修行而成就圣果,为西藏著名的行者、诗人、大成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