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维格纳 编辑
尤金·保罗·维格纳原名维格纳·帕尔·耶诺,匈牙利-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奠定了量子力学对称性的理论基础,在原子核结构的研究上有重要贡献。 他在纯数学领域也有许多重要工作,许多定理以其命名。其中维格纳定理量子力学的数学表述的重要基石。维格纳曾参与建立人类第一台核反应堆,首先发现了核反应器中的带有毒性,这也是为何这种毒性有时被称作“维格纳毒性”。
9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爱因斯坦-西拉德信是于1939年8月2日交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一封信。利奥·西拉德经过与同事、匈牙利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和尤金·维格纳的协商起草了该信,最后再交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签名。信中提到,纳粹德国可能已经开始了原子弹的研究,因而建议美国尽快开始进行原子弹的相关研究。它促使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采取行动,最终导致了曼哈顿计划开发出第一个原子弹。
维格纳定理是由尤金·维格纳在1931年证明的,这个定理是量子力学的数学表述的奠基石。这个定理描述的是系统的对称性,即例如旋转,平移或者CPT这些操作是如何改变希尔伯特空间上的态。
康耶斯·赫林,美国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授,因对于固体的基础理论,特别是金属中的电子行为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获得了1985年的沃尔夫物理学奖。他在能带结构固态系统下首先预测魏尔费米子的存在 。他的博士导师为尤金·维格纳
维格纳分布 是由196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尤金·维格纳,于1932年首次引用的一个新的方程式。
维格纳分布 是由196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尤金·维格纳,于1932年首次引用的一个新的方程式。
在核物理与核化学中,核壳层模型是一个利用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结构来描述的原子核的能量级别的一个模型。此种模型与电子轨域模型略不同:核子的角动量量子数可大于或等于主量子数,而后在1949年核壳层模型由几个物理学家研究及提出,最主要的几个人是尤金·维格纳、玛丽亚·格佩特-梅耶和约翰内斯·延森,由于发现核壳层模型理论和对称性原理,因此于1963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维格纳定理是由尤金·维格纳在1931年证明的,这个定理是量子力学的数学表述的奠基石。这个定理描述的是系统的对称性,即例如旋转,平移或者CPT这些操作是如何改变希尔伯特空间上的态。
维格纳分布 是由196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尤金·维格纳,于1932年首次引用的一个新的方程式。
爱因斯坦-西拉德信是于1939年8月2日交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一封信。利奥·西拉德经过与同事、匈牙利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和尤金·维格纳的协商起草了该信,最后再交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签名。信中提到,纳粹德国可能已经开始了原子弹的研究,因而建议美国尽快开始进行原子弹的相关研究。它促使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采取行动,最终导致了曼哈顿计划开发出第一个原子弹。
爱因斯坦-西拉德信是于1939年8月2日交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一封信。利奥·西拉德经过与同事、匈牙利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和尤金·维格纳的协商起草了该信,最后再交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签名。信中提到,纳粹德国可能已经开始了原子弹的研究,因而建议美国尽快开始进行原子弹的相关研究。它促使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采取行动,最终导致了曼哈顿计划开发出第一个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