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或作玉麐,字雪琴,庵号退省庵,祖籍湖南衡阳渣江。清末湘军将领,出身生员,讨伐太平军有功,曾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刚直。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彭玉麟又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
清朝治疆历史,从1759年乾隆帝将这片土地命名为“西域新疆”起,由伊犁将军统辖,同治四年,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喀什噶尔、阿克苏、乌鲁木齐等地。光绪二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出甘肃,于次年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大部分地区,并从俄罗斯帝国手中收复伊犁。光绪十年十一月正式新疆省,取意为故土新归,省会由伊犁迁至迪化县,到1912年清朝灭亡为止。
城南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境内,地处书院路中段。最初为张浚、张栻父子在南宋绍兴三十一年所建。历史上,何绍基、左宗棠、郭嵩焘、李元度、王先谦、黄兴、陈天华、杨昌济、谭云山、杨毓麟等名士曾主讲或修学于城南书院。
刘璈,表字凤翔,号兰洲,清朝湖南临湘人,清朝地方官员。为湘军左宗棠人马,因颇有战功,任台湾道道员。任内以“兴建台北城”与“西仔反之胜”最为著名。其后受政敌刘铭传参劾,谪死黑龙江。
捻军,清朝官方称之为捻匪或捻贼,也称捻乱,是活跃在长江以北安徽省北部及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三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军,兴起后一度响应同时期的太平军。捻军重要人物为沃王张洛行、奏王苗沛霖、梁王张宗禹、遵王赖文光、鲁王任柱等人。捻军持续活动16年,全盛时曾于同治4年斩杀清军名将、蒙古王公僧格林沁,最后分为东西两支,由清朝将领李鸿章和左宗棠平定。
贾敬修,字熙斋,乳名三品,河南省原武县人,报捐知县,咸丰六年五月分发陕西。历署任陕西洋县、鄠县、神木县知县,清剿回匪,不幸殉国,时同治七年十月二十七日。经左宗棠具奏,照四品阵亡例议恤,加道衔,给云骑尉世职。
浙江之战1862年起,浙江巡抚左宗棠、布政使蒋益澧、法军常捷军,与以金华县为据点的30余万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宁波黄文英长达两年半以上的全省征战;直到天京已经陷落,浙江战事仍顽疲持续,至8月李侍贤率领太平军剩兵仍20余万,汹涌逃亡福建海线,出乎布防内陆清军意料之外。
福州船政局,又名马尾船政局,1866年8月19日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设立。9月左宗棠改任陕甘总督,推荐由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执掌船政局事务。初期委任法国人为监督,并且雇佣法国技师和工头。
刘坤一,表字岘庄,湖南省宝庆府新宁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廪生出身。在太平天国之乱时崭露头角,与族侄刘长佑一道成为当日急速冒升的封疆大吏之一,及后在曾国藩、左宗棠等去世后,和张之洞成为后期洋务运动的主导者,并在其后的甲午战争、百日维新、庚子拳乱、东南自保、清末新政等晚清历史事件上均发挥着重要角色。谥忠诚。
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清朝长沙府白杨坪,谱名传豫,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晚清时期的重臣、名臣和功臣,湘军创始人和领袖,也是中国近代重要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书法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儒生,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晚清另一种重臣李鸿章有师徒关系。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部侍郎。1852年奉旨组办湘军,以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其所创立的湘军更成为晚清的依膀,曾国藩亦因此地位大覆上升,成为汉臣之首,同时亦扩大了地方权力,其门生朋友更遍布天下,势力幅及整个官场。1860年8月,授曾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寻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翌年开始曾国藩支持恭亲王奕䜣主持的洋务运动,大力支持地方兴办实业,提倡以平等外交方式对待洋人,从而成为慈禧太后的重臣。1871年奉旨处理“天津教案”,但因与洋人委服而遭到天下唾骂,甚至被讽为“曾国贼”,因此积劳成疾,结果于翌年3月病死南京,享年61岁,谥文正。曾国藩与徒弟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1872年3月曾病死南京,有《https://zh.wikisource.org/wiki/曾文正公全集|s:曾文正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