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 编辑
文人是儒家思想的类群概念,是指儒家文化圈传统的知识分子,是具备一定文学修养的作家诗人,又称为墨客、读书人、书生、雅士等,当中“文人墨客”两个称谓常合并在一起。除了知识、学问外,文人还兼有艺术修养,如琴棋书画等。
2
相关
琴棋书画,合称四艺,是东亚儒家文化圈传统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在此说的起源地中国是指古琴、围棋、书法、中国画。传播至东亚其他地区后,实际所指又因应各地情况有所调整。
近侍即近身侍从、近身随从,又称侍从、跟班,满人称戈什哈。是指贴身服侍主人的男仆人,相对于女性的侍女。近侍通常会服侍主人穿衣、用餐,主人外出时也会帮主人背负行囊,有时也附有保护主人安全的责任,甚至必须精通武术、防身术等。东亚古代书生、文人的近侍又称书僮。协助球手捡球、提拿行囊的近侍称为球僮。
耕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生活方式,士人以农耕维生之余,利用闲暇的时候求取学问。 中国历代有不少文人崇尚耕读的生活,乡绅门第以耕读传家为族训,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也有不少描述耕读生活的作品。
清谈,又称清言,流行于魏晋时期。汉末黄巾之乱,中央政权瓦解,地方势力抬头,儒家经典随之衰落,乱世之中,老庄思想逐渐抬头,一般文人不谈俗事,不谈民生,祖述老庄立论,大振玄风,最常谈的是《周易》、《老子》、《庄子》称为“三玄”。何晏、王弼、夏侯玄、王衍、郭象等人皆有辩才。何晏“好老庄言”,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和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成为一时风气,往往废寝忘食,甚至可以把人累病谈死。“当时名士清谈,特如斗智。”是后世国学大师钱穆对当时清谈的叙述。
深衣是一种记载于中国先秦时期、于汉代失传后被宋朝学者朱熹重新复原的中国古代服饰,后来再传至朝鲜,是自宋代以降,士庶在部分礼仪场合如冠礼、祭祀等,以及文人、儒者平日穿用的服饰。
上洛在日语中是“进入京都”的较正式的说法。日本仿照中国古代的国都洛阳建立平安京的东侧,后来“洛阳”逐渐成为整个京都的雅称,文人们对它雅称为“京洛”,于是后来称呼进入京城为“上洛”。日语中的上洛主要是谓前往京都,而京都的别称就是洛阳。
文社,是由志同气合的文人所结成的社会团体。亦称“结社”。文社活动,多为砥砺作品。有的文社学生社团。有的文社也参与政治,如明末的复社、清末的文学社。
琴棋书画,合称四艺,是东亚儒家文化圈传统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在此说的起源地中国是指古琴、围棋、书法、中国画。传播至东亚其他地区后,实际所指又因应各地情况有所调整。
琴棋书画,合称四艺,是东亚儒家文化圈传统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在此说的起源地中国是指古琴、围棋、书法、中国画。传播至东亚其他地区后,实际所指又因应各地情况有所调整。
惜字塔,亦称为惜字楼、焚字库、字库、焚纸楼、文风塔、文峰塔、敬圣亭,在台湾多称为圣迹亭,客家地区称敬字亭,琉球称为焚字炉。与用于纸钱的金炉不同,惜字塔是用于烧毁书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是古代文人雅士“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之一,亦有崇敬仓颉、文昌帝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