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是传统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社会对具有一定声望和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官员选拔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基础。士大夫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上层社会文化、艺术等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中国将人分为贵族和平民,平民又分“士”、“农”、“工”和“商”四种。
“士人”,则是对读书人的统称。既包括贵族中的读书人,也包括没有官衔的平民士人。士人属于“劳心者”。孟子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反映了这些地区传统社会对“士人”身份的推崇。
中华人民共和国扫盲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扫除文盲的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5亿多人口中有超过4亿人口是文盲,文盲率约为80%,其中农村地区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总数达7.23亿,扫盲运动使得中国文盲率下降到了52%,有约1亿人脱盲。 但此后,扫盲运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中断,知识分子成为被首要打倒的对象之一,被视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遭到广泛的批判和迫害;文革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停止,上千万知识青年进行了上山下乡运动。
五七干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了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精神兴办的农场,是集中容纳中国党政机关干部、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思想教育的场所。 “干校”是“干部学校”的简称。
全盘西化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思潮,最早于1915年提出。陈序经、胡适等人认为,晚清被西方列强侵入是因为中国君主专制文化落后,因此主张学习西方思想行为方式,全盘抛弃中国专制文化。胡适后来改全盘西化为“充分世界化”。胡秋原认为战争之失败,乃明清政府错误政策之后果,而姑息性心态的传统派、自卑心态的西化派、依附心态的俄化派皆可导致亡国,应超越三种门户开放政策,保持凌空独立的见解,找回中华民族创造文化之能力。居浩然认为全盘西化,应是专就近代西洋科学为基础的技术方面,着重“全盘科学化”和工业化。
巴西的佩德罗二世,全名佩德罗·德·阿尔坎塔拉·若昂·卡洛斯·利奥波多·萨尔瓦多·毕比亚诺·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德·保拉·莱奥卡迪奥·米格尔·加比埃尔·拉斐尔·贡扎加,绰号“高尚者”,巴西帝国末代皇帝、语言学知识分子,1831年4月7日至1889年11月15日在位,共58年。
文人是儒家思想的类群概念,是指儒家文化圈传统的知识分子,是具备一定文学修养的作家、诗人,又称为墨客、读书人、书生、雅士等,当中“文人墨客”两个称谓常合并在一起。除了知识、学问外,文人还兼有艺术修养,如琴棋书画等。
文字狱,是中国专制统治者对文人的一种政治迫害,《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较大规模的文字狱甚至可以牵连千、万人受害。清人龚自珍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杨凤城等认为文字狱是“文化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扫盲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扫除文盲的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5亿多人口中有超过4亿人口是文盲,文盲率约为80%,其中农村地区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总数达7.23亿,扫盲运动使得中国文盲率下降到了52%,有约1亿人脱盲。 但此后,扫盲运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中断,知识分子成为被首要打倒的对象之一,被视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遭到广泛的批判和迫害;文革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停止,上千万知识青年进行了上山下乡运动。
公共知识分子,简称公知,其定义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分子,通常被寄予具有批判精神和秉持社会公义。这个称谓在中国大陆兴起自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别策划“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栏目。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知识分子的历史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