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泽南,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石牛湾洲人,晚清著名二程朱熹派经学家、理学家,官至浙江宁绍台道布政使,加布政使衔。湘军缔造人之一,门下李续宾、李续宜、曾国荃、曾国华、蒋益澧、王錱皆为湘军大将。罗泽南为湘军早期名将,儒生统兵的代表人物,临阵审时度势且冲杀在前,与塔齐布并称“塔罗”。咸丰六年,战死于武昌城外,诏依巡抚例议恤,谥忠节。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孔伋。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熊禾,,字去非、位辛,号勿轩。福建崇安县丰阳里人。是朱熹的三传弟子,为闽中理学的大儒。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又称性理学,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是指宋朝以后由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而且它是善的,它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深衣是一种记载于中国先秦时期、于汉代失传后被宋朝学者朱熹重新复原的中国古代服饰,后来再传至朝鲜,是自宋代以降,士庶在部分礼仪场合如冠礼、祭祀等,以及文人、儒者平日穿用的服饰。
河内文庙正式名称孔庙—国子监,是坐落于越南河内市还剑湖西侧的一座传统孔庙建筑。根据《大越史记全书》的记载,顺天元年越南李朝开国君主李公蕴下诏迁都河内市并要求在城内兴建孔庙。神武二年建成文庙,供奉儒圣孔子。太宁五年在文庙旁修建国子监。文庙门正门两侧前立有下马碑石亭。过文庙门进入第一庭院,院内有一大方型莲池。过大中门进入第二庭院,再过奎文阁进入第三庭院。院内有一大方型天光井。两侧各一座进士坊,因为越南历来没有状元,所以只为进士刻立石碑,坊内立有82块进士越南汉喃铭文,每坊各41块,形成碑林,记载了从大宝三年至景兴四十年337年间的82届科举考中的1306名进士的姓名与籍贯。过大成门进入大成殿前的第四庭院。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圣像。堂上挂着“万世师表”的金字红匾。大成殿之侧有藏书房,内藏四书五经等儒学书典。大成殿后的第五庭院为国子监,殿内供奉着越南的儒学大师朱文安,在越南推传儒学,其在越南的地位类似于中国的朱熹。
《孟子》是一本记述孟子思想与言行的儒家经书,完成于战国时代中后期,属于《十三经》之一。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注本主要有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朝焦循《孟子正义》等。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
鹅湖之会,是中国宋朝时的一场程朱理学与心学之间的学术辩论,由吕祖谦主持。辩论方为:程朱理学派朱熹,对抗心学派的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地点在鹅湖山,邻近郡县官吏、学者百人列席观会。双方连三日激辩,陆九渊质问朱熹“尧舜之前有何书可读?”,认为顿悟即明心见性。陆朱两方各持己见,陆九渊略占上风,朱熹不满而离去,但未明定胜败结果。
阳明学,通常又称作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宋明理学。元代至明初以来流行的程颐朱熹一派的程朱理学强调格物以穷理,王阳明则继承宋代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王阳明的主张为其学生继承发扬,并以讲会的形式传播到民间,成为“阳明学派”,亦称“姚江学派”,这种“心即是理”看法的发展,也影响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对于情欲的正面主张和看法。因心即理,故人欲与天理不再如朱子学所认为的那样对立,而是可以正面接受的,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贽。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或整理者是范立本。全书由20篇、六七百段文字组成,全书内容皆出自《尚书》、《易经》、《诗经》、《礼记》、《论语》、《孟子》、《庄子》、《太上感应篇》、《说苑》、《颜氏家训》、 《景行录》等中国历代经典中的格言、警句,杂糅儒、释、道三教学说,荟萃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朱熹等先圣前贤有关个人品德修养、安身立命的论述精华。明朝以后,此书即为通俗读物,也是最受欢迎的劝善书、启蒙书之一。它除了是中国最古老的劝善书、启蒙书之一,也是风行东亚、东南亚汉字文化圈600多年的修身励志经典。《明心宝鉴》普遍流行于朝鲜李朝时代,且有“抄”之出现。《明心宝鉴》至今仍是韩国学习汉文者軎爱的古典良书之一。传入日本的《明心宝鉴》,最早为1631年中野道伴的刻本。幕府儒臣林罗山所使用的《明心宝鉴》的版本,就是朝鲜刊行的清州本《明心宝鉴》。日本江户时代,编纂引用了《明心宝鉴》条文的书籍被作为教训书为人们所接受,这些启蒙书或将《明心宝鉴》部分照抄,或仿照此书作成,亦或从多处引用而成,可见此书于日本之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