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 编辑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又称性理学,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是指宋朝以后由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而且它是善的,它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5
相关
朝鲜实学是17世纪至19世纪朝鲜王朝盛行的崇尚实际、实效、实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流派。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的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使朝鲜国力受到很大的破坏。朝鲜文人对程朱理学的清谈空论进行了反省,研究强国济民的“有用之学”。实学思想力求“学以致用”,强调儒学思想中的“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以此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改革方案。朝鲜王朝后期的实学思想是朝鲜儒学思想发展的顶峰,同时也蕴含着“近代指向”的启蒙意识,是最接近近代社会的一种思想形态。
心学是“儒学”中宋明理学的一门学派,南宋陆九渊则启其门径,与程颐、朱熹的“程朱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阳明首提“心学”两字,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李齐贤,初名之公,字仲思,号益斋,高丽末期文臣、诗人、词人、朝鲜半岛早期程朱理学家,历任高丽艺文春秋馆、西海道按兼使、进贤馆提学、知密直司、政堂文学、判三司事、右政丞、宰相等官职,在其五十余年的仕宦生涯中,经历了高丽忠烈王、高丽忠宣王、高丽忠肃王、高丽忠穆王、高丽忠定王、高丽恭愍王七位高丽君主。忠宣王退位后曾召李齐贤入元作他的侍臣。在元期间,李齐贤曾多次上书元廷,通过外交手段保全高丽的主权独立性。
藏书又名李氏藏书,是李卓吾根据历代正史所编写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共记载有战国时期至元朝约800多名人物的事迹。全书共68卷。该书于明朝万历十年至万历十八年间编成。李卓吾自称此书仅是用来自己阅读,所以得名“藏书”。不过在该书写成后,借阅人数过多,李卓吾最终于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在金陵刊刻。由于李卓吾在书中抨击程朱理学,该书刊发后,明朝当局两次下令取缔该书。纪晓岚在主持修编四库全书时,也认为该书侮辱孔子,将其列为禁书。陈仁锡对该书有所研究和评论,并写有《藏书》评本。1959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对该书进行整理校点后出版,1974年再次修订出版。
日本朱子学,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德川幕府官方意识型态,最早在宋代由禅僧传入以朱熹、李退溪的“程朱理学”为对象。日本早期朱子学家是林罗山与藤原惺窝,现在朱子学仍是日本政治哲学一部分。
鹅湖之会,是中国宋朝时的一场程朱理学与心学之间的学术辩论,由吕祖谦主持。辩论方为:程朱理学派朱熹,对抗心学派的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地点在鹅湖山,邻近郡县官吏、学者百人列席观会。双方连三日激辩,陆九渊质问朱熹“尧舜之前有何书可读?”,认为顿悟即明心见性。陆朱两方各持己见,陆九渊略占上风,朱熹不满而离去,但未明定胜败结果。
天人合一,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均有阐述。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朝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之说,程朱理学引申为天理之说。
朱熹,表字元晦,一字仲晦,斋号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出生次序五十二,小名沋郎,表字季延,谥文,又称朱文公。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学者尊称朱子。
张岳,字维乔,号净峰,福建惠安县东岭张坑村人。张岳为程朱理学的忠实信奉者,与陈琛、林希元三人并称“泉州三狂”。1996年,福建省民政厅确定张岳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人。
朱熹,表字元晦,一字仲晦,斋号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出生次序五十二,小名沋郎,表字季延,谥文,又称朱文公。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学者尊称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