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 编辑
歌仔,中国闽南潮汕及各海外泉漳话潮汕话通行地对民歌、小曲的通称。
1
相关
歌仔册文字为用于记述歌仔册的汉字。由于歌仔是以闽南语为创作语言的一种民间短谣,因此其文词即是台语文,而歌仔册文字则是台闽字发展上的重要源头之一。
杂念仔,又称杂念调,为歌仔的主调之一。以边念边唱的方式吟唱,节奏急促,唱词的字数又与曲调音数相同,即一字一音调。“杂念”于闽南语中意为“唠叨”、“说个不停”,而杂念仔每段句数不定、每句字数长短也不一定,故而得名。杂念仔系由乡里民谣发展而来,农闲时以胡琴或月琴伴奏,随兴吟唱之。其内容一般为长篇、庞杂的叙述,类似说唱,随语言声调抑扬顿挫而高低变化。
陈美珠,女,新北市新店区甲场埔人,台湾念歌仔表演艺术家、戏曲演员、琴师,她师承吴丁山先生、李新发先生,是王玉川、陈宝贵、许秀琴的师姊妹,善月琴、电吉他,尤精以电吉他自弹自唱和伴奏歌仔、牵亡,父亲陈软是日治台湾出名的戏曲琴师。
〈辛酉一歌诗〉,又称为〈天地会的红旗反〉、〈戴万生反清歌〉,是流传于台湾台湾日治时期的一首歌仔,也是一篇台语台文作品。本歌原本是彰化县艺人杨清池所弹唱的念歌唱词,原始作者不详,由文学家赖和于1925年左右将之纪录为台闽字,并附上注解;后于1936年由杨守愚整理并发表在《台湾新文学》杂志中。本歌与传统歌仔七字仔不同,是一首句型长短不一的“杂念仔”作品,全文约7000字。本歌仅留下文字纪录,其乐谱已经亡佚。歌词内容主要叙述发生于台湾清治时期同治元年的戴潮春事件,因导火线为辛酉年而得名。本歌极力铺写“官逼民反”之导火线,与〈台湾民主歌〉并称为“台湾革命歌谣的双璧”。
歌仔册歌仔的唱本,是近代重要的一种闽南语通俗文学,主要流行于闽南或台湾等闽南人生活区域。歌仔册对闽南语白话文的文书系统有着重大的影响,虽然歌仔册的用字极为不统一,且经常使用借音、训读等非本字、正字来进行书写创作,但亦有为后世可取之用字。今日的台语文、台闽字以及台语流行音乐歌词的使用与书写无非皆是受到歌仔册的深远影响。
杨秀卿,台湾歌仔说唱表演艺术家。
吕柳仙,字面又作吕柳先,原名吕石柳,台湾歌仔唱念艺术工作者,台北人,师承自汪思明。
眼盲,善月琴自弹自唱和大管弦自拉自唱,1960年代录制出版许多念歌仔唱片,很有影响,张炫文编著的《台湾说唱音乐》专书选录了他的《吕蒙正》和《青竹丝奇案》唱段。
吕柳仙,字面又作吕柳先,原名吕石柳,台湾歌仔唱念艺术工作者,台北人,师承自汪思明。
眼盲,善月琴自弹自唱和大管弦自拉自唱,1960年代录制出版许多念歌仔唱片,很有影响,张炫文编著的《台湾说唱音乐》专书选录了他的《吕蒙正》和《青竹丝奇案》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