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 编辑
祭祀,演变自中国古代“牺牲”仪式,是指以线香肉类蔬果布帛等供品向神灵圣徒或者亡魂奉献、祈祷的一种行为。现代祭祀一般没有供奉活物、燔祭等有一定原始崇拜性质的仪式
1
相关
燔祭是指将所献上的整只祭牲完全烧在祭坛上,全部经火烧成灰的一种祭祀仪式。此仪式见于多个不同宗教、地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也有燔祭。
神社,日语中也可以读作“”,是基于日本固有宗教神道教为信仰的祭祀设施。 产土神、天神与国神、日本皇室的氏族祖先、伟人与义士的灵魂均可以被奉为神而在神社内祭祀。 根据文部科学省的统计,全日本境内约有85,000间神社。 如果再计入数万间未经统计的小型神社,日本国内神社数量超过了10万间。在近畿地方,有许多古老的神社存在,例如生国魂神社。
土地庙,又称土地公庙、福德庙或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在1949年以前,凡有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庙。
弥撒,又称圣祭、感恩祭,是天主教会拉丁礼的祭祀仪式。旧天主教会、圣公会及大部分的路德会高派教会的礼仪也跟弥撒大同小异。在东方教会中,是指与罗马教廷完全共融的圣餐礼。“弥撒”的拉丁文原文“”,是由弥撒中的最后一句话:“”,即“仪式结束,你们离开吧”而来。
宗教场所,在狭义上,指各种宗教信仰为了进行礼拜、朝圣、祭祀等活动所修立、使用的建筑物,广义的宗教场所包含圣地、道场等在内。
,是中国古代中国的一种煮食器,材质以青铜或陶器为主。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开始使用陶鼎,到金石并用时代,青铜鼎开始出现,经过夏代商代两代的发展,青铜鼎的使用在周代达到鼎盛。青铜鼎是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器形之一,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的始终。除了作为食器,也有鼎是被用作承放食物或佐料的盛器,祭祀神明和祖先的礼器,陪葬的明器,甚至还有的被用作刑具。周代之后,随着铁器和灶台的普及,鼎逐渐被其他器形所取代。宋朝以后,随着金石学的兴起,又有一些鼎作为装饰品出现,除仿古的铜鼎,还有一些是金银器、玉器或者瓷器。
东亚传统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统称为庙宇。一般包括道观、佛寺、祠等庙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庙,但一些圣贤的家庙亦受宗族以外的信众参拜,故这些家庙同时事实上有着祭祀以及让信众祈求庇佑用的性质。道教宫观可称宫庙,佛教寺院可称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称祖庙或宗庙,皇家太庙与明堂则合称为庙堂。
牺牲是以祭祀为目的而宰杀成为祭品的牲畜,如牛、羊、猪、鸡、鸭、鱼等,谓之牲醴或牺牲酒醴。近现代也引申指“为了他利、正义或公益,舍弃自己的私利甚至生命。”
厄里倪厄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三个复仇女神。在古典时代的阿提卡地区,人们举行祭祀仪式时从不直接提到这些女神的名字,而使用其别名欧墨尼得斯。在罗马神话中,厄里倪厄斯的对应者是孚里埃。在雅典娜的劝说下改变了复仇的形象,转为繁荣的保护者,被尊称为仁慈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