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1 编辑
米格-21战斗机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于19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第二代战机北约代号为鱼床/鱼窝。苏联飞行员给它的外号是“巴拉莱卡琴”、波兰人则称它为“铅笔”。米格-21可能是至今产量最多的超音速飞机,越南战争是它最广为人知的战场,曾与美国人的F-4幽灵II战斗机一较高下;在中东地区跟以色列也是频频交手,其他如南北也门战争、1971年印巴战争也看得到米格-21的踪影。至今仍然有不少米格-21活跃在世界上,并有许多现代化升级套装,若加强雷达搜索和挂载新型长程导弹后仍能一战,故被戏称是战机界的AK-47突击步枪
2
相关
歼-7,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仿制前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该机型北约代号与其原型机相同,为“鱼床”。歼-7采取三角翼,单座单发,机头进气的设计。1965年9月由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制造第一架歼7的组装,1966年12月28日正式定型并量产,后来将生产线转移至成都飞机制造厂和贵州飞机制造厂,并于2013年停产。前后共生产了约2400架,衍生出各种改进型以及出口型,从1980年代至2000年代大批量生产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埃及、伊拉克、斯里兰卡以及伊朗等国家的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逐步以J-11等先进战机予以取代,只保留后期型号歼-7G,执行国土防御,对地攻击的任务。
歼-7,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仿制前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该机型北约代号与其原型机相同,为“鱼床”。歼-7采取三角翼,单座单发,机头进气的设计。1965年9月由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制造第一架歼7的组装,1966年12月28日正式定型并量产,后来将生产线转移至成都飞机制造厂和贵州飞机制造厂,并于2013年停产。前后共生产了约2400架,衍生出各种改进型以及出口型,从1980年代至2000年代大批量生产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埃及、伊拉克、斯里兰卡以及伊朗等国家的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逐步以J-11等先进战机予以取代,只保留后期型号歼-7G,执行国土防御,对地攻击的任务。
歼-7,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仿制前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该机型北约代号与其原型机相同,为“鱼床”。歼-7采取三角翼,单座单发,机头进气的设计。1965年9月由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制造第一架歼7的组装,1966年12月28日正式定型并量产,后来将生产线转移至成都飞机制造厂和贵州飞机制造厂,并于2013年停产。前后共生产了约2400架,衍生出各种改进型以及出口型,从1980年代至2000年代大批量生产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埃及、伊拉克、斯里兰卡以及伊朗等国家的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逐步以J-11等先进战机予以取代,只保留后期型号歼-7G,执行国土防御,对地攻击的任务。
歼-7,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仿制前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该机型北约代号与其原型机相同,为“鱼床”。歼-7采取三角翼,单座单发,机头进气的设计。1965年9月由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制造第一架歼7的组装,1966年12月28日正式定型并量产,后来将生产线转移至成都飞机制造厂和贵州飞机制造厂,并于2013年停产。前后共生产了约2400架,衍生出各种改进型以及出口型,从1980年代至2000年代大批量生产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埃及、伊拉克、斯里兰卡以及伊朗等国家的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逐步以J-11等先进战机予以取代,只保留后期型号歼-7G,执行国土防御,对地攻击的任务。
歼-7,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仿制前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该机型北约代号与其原型机相同,为“鱼床”。歼-7采取三角翼,单座单发,机头进气的设计。1965年9月由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制造第一架歼7的组装,1966年12月28日正式定型并量产,后来将生产线转移至成都飞机制造厂和贵州飞机制造厂,并于2013年停产。前后共生产了约2400架,衍生出各种改进型以及出口型,从1980年代至2000年代大批量生产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埃及、伊拉克、斯里兰卡以及伊朗等国家的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逐步以J-11等先进战机予以取代,只保留后期型号歼-7G,执行国土防御,对地攻击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