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龙亚目 编辑
角龙亚目是群植食性、喙状嘴恐龙,生存于白垩纪北美洲亚洲。它们的祖先出现于侏罗纪晚期。已知最早的角龙类是隐龙,生存于1亿6120万到1亿5570万年前。角龙类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灭绝,约6550万年前。
1
相关
扁角龙属是种角龙亚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坎潘阶,约7500万年前到7200万年前。扁角龙的化石发现于蒙古。它们的头颅骨大于弱角龙;它们曾被归类于弱角龙科或新角龙类。模式种是鞑靼扁角龙,是由Aliafanov在2003年所叙述。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平坦的有角面孔”。
戈壁角龙属是角龙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蒙古。化石发现于西戈约特组,是个幼年体的头骨,长3.5公分。戈壁角龙被认为是弱角龙的近亲,两者都属于弱角龙科。模式种是小戈壁角龙,是在2008年由V. R. Alifanov命名。
扁角龙属是种角龙亚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坎潘阶,约7500万年前到7200万年前。扁角龙的化石发现于蒙古。它们的头颅骨大于弱角龙;它们曾被归类于弱角龙科或新角龙类。模式种是鞑靼扁角龙,是由Aliafanov在2003年所叙述。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平坦的有角面孔”。
戟龙属,又名刺盾角龙,是角龙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坎潘期,约7550万年前到7500万年前。戟龙的头盾延伸出四或六个长角,两颊各有一个较小的角,以及一个从鼻部延伸出的角,这个单独的角约60公分长、15公分宽。这些角状物与头盾的功能已经争论很多年。
戟龙属,又名刺盾角龙,是角龙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坎潘期,约7550万年前到7500万年前。戟龙的头盾延伸出四或六个长角,两颊各有一个较小的角,以及一个从鼻部延伸出的角,这个单独的角约60公分长、15公分宽。这些角状物与头盾的功能已经争论很多年。
戈壁角龙属角龙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蒙古。化石发现于西戈约特组,是个幼年体的头骨,长3.5公分。戈壁角龙被认为是弱角龙的近亲,两者都属于弱角龙科。模式种是小戈壁角龙,是在2008年由V. R. Alifanov命名。
恶魔角龙属是角龙亚目角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头盾上端具有两根向外弯曲的角,外形类似恶魔的羊角。恶魔角龙是最早期的尖角龙亚科之一,有助于古生物学家了解早期角龙科的演化关系。
戟龙属,又名刺盾角龙,是角龙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坎潘期,约7550万年前到7500万年前。戟龙的头盾延伸出四或六个长角,两颊各有一个较小的角,以及一个从鼻部延伸出的角,这个单独的角约60公分长、15公分宽。这些角状物与头盾的功能已经争论很多年。
弱角龙科角龙亚目新角龙类的一科,是由Vladimir Alifanov在2003年建立,当时包含弱角龙、矮脚角龙、喇嘛角龙、扁角龙,但Alifanov并没有做出定义与范围。在2005年,保罗·赛里诺认为Alifanov没有做出定义与范围,因此将弱角龙科列为无效的分类单元。在2008年,Alifanov把巨嘴龙、新命名的戈壁角龙加进弱角龙科。Alifanov同时提出,弱角龙科起源自亚洲,不同于其他新角龙类的科。
赤角龙属,是种小型角龙亚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坎潘阶。化石发现于蒙大拿州的双麦迪逊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