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寺 编辑
那烂陀寺,又译那罗寺、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为施无厌寺。那烂陀,古印度地名,在古摩揭陀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此地原建有佛教寺院名那烂陀寺,为古代东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上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2016年列入世界遗产。
2
相关
那烂陀寺,又译那罗寺、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为施无厌寺。那烂陀,古印度地名,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此地原建有佛教寺院名那烂陀寺,为古代东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上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2016年列入世界遗产。
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人,师承印度那烂陀寺戒贤大师,为汉传佛教最伟大的译师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奠基人。由其所口述、弟子辩机撰文的《大唐西域记》亦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历史的重要文献。
莲花生,或译莲华生,后世弟子及信徒尊称为莲师或古鲁仁波切。八世纪印度那烂陀寺僧人及云游僧,后应寂护论师与藏王赤松德赞礼请入藏创立僧团,为藏传佛教之开山祖师。由于后世弟子的崇敬,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被称为第二佛陀。所带入的密法称为前译派,为藏传佛教的开山祖师,且为宁玛派的皈依境主尊。
寂天论师,音译为商地嘚瓦,八世纪初,古印度那烂陀寺著名佛教学者,属中观应成派,为中观派晚期极具开创性的思想家。著有《入菩萨行论》、 《学处要集》流传于世。他同时精通密法,是一位密宗的大成就者。为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
王舍城,后取“罗”、“阅”、“揭”三字谐音讹作“罗阅祇”,印度古城,位于今比哈尔邦那兰达县。是佛教八大圣地之一,为释迦牟尼佛修行的地方。王舍城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耆那教圣地,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可能出生于王舍城附近的那烂陀寺。该城亦在《摩诃婆罗多》中被提及,即妖连首都耆利婆罗阇。
戒贤,音译罗跋陀罗,东印度三摩呾咤国之王族,属于婆罗门种姓。为印度大乘瑜伽行唯识学派著名论师。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的住僧。
莲花生,或译莲华生,后世弟子及信徒尊称为莲师或古鲁仁波切。八世纪印度那烂陀寺僧人及云游僧,后应寂护论师与藏王赤松德赞礼请入藏创立僧团,为藏传佛教之开山祖师。由于后世弟子的崇敬,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被称为第二佛陀。所带入的密法称为前译派,为藏传佛教的开山祖师,且为宁玛派的皈依境主尊。
那烂陀寺,又译那罗寺、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为施无厌寺。那烂陀,古印度地名,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此地原建有佛教寺院名那烂陀寺,为古代东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上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2016年列入世界遗产。
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人,师承印度那烂陀寺戒贤大师,为汉传佛教最伟大的译师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奠基人。由其所口述、弟子辩机撰文的《大唐西域记》亦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历史的重要文献。
王舍城,后取“罗”、“阅”、“揭”三字谐音讹作“罗阅祇”,印度古城,位于今比哈尔邦那兰达县。是佛教八大圣地之一,为释迦牟尼佛修行的地方。王舍城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耆那教圣地,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可能出生于王舍城附近的那烂陀寺。该城亦在《摩诃婆罗多》中被提及,即妖连首都耆利婆罗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