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精舍又称“迦兰陀竹园”、大竹林精舍、大林精舍。位于新旧王舍城之间,相传是迦兰陀长者皈依佛陀后献出的竹园。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专用的建筑物,它也是后来佛教寺院的前身,“精舍”名称之源。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特别是在冬天,曾长期在此居住。
那烂陀寺,又译那罗寺、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为施无厌寺。那烂陀,古印度地名,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此地原建有佛教寺院名那烂陀寺,为古代东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上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2016年列入世界遗产。
比哈尔邦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传说是佛教的起源地。除印地语、乌尔都语外,比哈尔语也是该邦的官方语言,此语言包含的方言有昂加语、博杰普尔语、摩揭陀语以及迈蒂利语。华氏城与王舍城,菩提伽耶是印度佛教的重要地方。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全印度婆罗门与贱民互斗最严重的地方。恒河横贯比哈尔邦邦境。南部为拉杰默哈尔丘陵。邦议会为两院制。全邦下分比哈尔邦行政区划。比哈尔邦是主要矿产地,产云母、煤、铜。农业产品有稻米、甘蔗、油籽、黄麻、玉蜀黍及小麦。工业产品有钢铁、机床工具、水泥、电机、化学肥料及纸张。
祇园精舍,全称祇树给孤独园,简称祇林、祇陀林、祇园、陀林、祇园、祇园精舍、逝多林等,位于印度北部北方邦舍卫城南郊,是释迦牟尼佛当年传法的一大重要场所,它比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要稍晚一些,是佛教史上第二栋专供佛教僧人使用的建筑物,但是佛陀在世时规模最大的精舍。
舍卫城,古印度恒河中游北岸拘萨罗国都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拉普底河南岸的谢拉瓦斯蒂县。相距恒河南岸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不太远。舍卫城是古印度重要的思想交汇发源地,是众多佛教受崇敬的场所之一,非常多的经典所宣地点是舍卫城,亦有非常多的著名弟子在此城皈依佛陀,佛陀行的两大奇迹亦在此处。
舍卫城的考古遗址已发掘出土了很多与佛教、印度教及耆那教相关的艺术品及纪念碑。
波咤厘城,又译巴连弗邑、华氏城,原称拘苏摩城,印度古城,位于恒河河岸,在今巴特那。前490年,阿阇世王在恒河边兴建小型城堡,之后巴连弗邑逐步发展为大城。稍后,它成为十六大国中摩揭陀国的首都,取代了原有首都王舍城。
比哈尔邦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传说是佛教的起源地。除印地语、乌尔都语外,比哈尔语也是该邦的官方语言,此语言包含的方言有昂加语、博杰普尔语、摩揭陀语以及迈蒂利语。华氏城与王舍城,菩提伽耶是印度佛教的重要地方。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全印度婆罗门与贱民互斗最严重的地方。恒河横贯比哈尔邦邦境。南部为拉杰默哈尔丘陵。邦议会为两院制。全邦下分比哈尔邦行政区划。比哈尔邦是主要矿产地,产云母、煤、铜。农业产品有稻米、甘蔗、油籽、黄麻、玉蜀黍及小麦。工业产品有钢铁、机床工具、水泥、电机、化学肥料及纸张。
小小戒,又称为杂碎戒或微细戒,释迦牟尼佛陀将涅槃之前,遗命阿难罗汉曰“小小戒可舍”。“小小戒可舍”虽然是佛陀的遗命,但是在王舍城的第一次集结,众人对何谓小小戒各有己见,故未被采纳,阿难还因此而受到包括摩诃迦叶等人的诸多责难。
诃黎王朝,亦被译为“曷利昂伽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在前7世纪至约前413年的王朝,由统治者为诃黎族人而得名。建立之初定都于王舍城,优陀夷时期迁都至华氏城。这一时期的摩揭陀国吞并了鸯伽、跋耆、拘萨罗、迦尸等国,为后来统一印度奠定了基础。
窟外集结,又称界外集结,佛教术语,意指在王舍城七叶窟外发起的集结,汉传佛教传说称大众部起源于此次集结,这次集结的内容多数被归入论藏及杂藏之中,大乘佛教许多经典也被认为起源于此次集结。窟外结集一般相信是一个不可靠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