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统 编辑
都统是中国古代武官名。十六国前秦始置。清代以后常置,在武职中秩品仅次于驻防将军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则沿用之。
2
相关
封疆大臣,又称“封疆大吏”,指中国明、清时期执掌地方最高军政权力的官员,乃朝廷要员。中国自秦代以来确立中央集权制后,历代执掌地方最高军政大权的官职包括秦代的郡守、汉代隋代两代与初唐的太守、州牧或刺史、三国和晋代的都督、北周的总管、隋代的行台尚书省、唐代的都督、都护和节度使、宋代的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提举常平公事和掌军权的安抚使。辽国的都总管、处置使和转运使、西夏的都统、金国的诸京留守司留守带本府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元代的行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等职衔,这些职衔所存在的朝代虽未有针对这些职务比喻为封疆大吏的说法,但这些职务皆有封疆大吏之实,为封疆大臣发展演变的历史沿革。直至明代一般被称为“封疆”之职位有都指挥使、按察使以及布政使,而延至清代,除了通常所指的总督和各省巡抚外,旗兵的最高地方长官—将军亦同被称为“封疆大臣”,因为这些官员均为皇帝亲自任命,且权力极大,类似古代由君主分封疆土的诸侯,故因此而得名。
希元,字仲亨,号赞臣,伍弥忒氏,蒙古正黄旗人。咸丰元年,一品荫生。二年,承袭一等继勇侯爵。十年,委散秩大臣。同治五年七月,充册封朝鲜国王妃副使。累擢杭州将军。寻兼署副都统。光绪二年,调荆州将军。三年四月,到京赐紫禁城骑马。五年,调黑龙江将军。未到任。六年三月,调江宁将军。八月,兼署副都统。九年二月,调吉林将军,是月丁母忧。五月,上谕吉林地方紧要,希元见已百日孝满,著即遵旨请训赴任。旋兼署吉林副都统。十四年,调任福州将军。十七年十二月,兼署闽浙总督。二十年七月,卒。
鄂伦岱,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都统、内大臣、一等公佟国纲长子。
尚之孝,汉军八旗镶蓝旗旗分佐领下人,平南王尚可喜次子,初为平南藩下都统,三藩之乱爆发后,率部与广东叛军作战。因尚可喜厌恶长子尚之信所作所为,尚之孝获袭平南王爵,但之孝害怕之信不满,旋即辞去爵位。康熙帝以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统兵平叛。此后,尚之信反清,尚之孝的兵权被剥夺,闲居广州。尚之信归顺清廷后,尚之孝被召还京师,授内大臣,后再授宣义将军,南下江西平叛,多有斩获。江西平定后,尚之孝上书朝廷请求归葬其父于海城市并为之守墓,不久,因事革职。康熙三十五年,尚之孝病死于海城。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一说苏完那拉氏,小名喜子;史未载其正名,有说名静芬,或称隆裕太后、隆裕皇后、光绪皇后。光绪帝的表姐和皇后,慈禧皇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亦为中国的“末代太后”。隆裕太后是宣统年间大清帝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统治大清最后三年,并代表大清,也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溥仪颁布大清皇帝退位诏书,结束清的统治。
领侍卫内大臣,中国清朝清朝官职表,为侍卫处长官,编制为正一品,武官常设最高职位之一,人数为六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各二人。领侍卫内大臣均由清朝皇帝直接钦选,通常由满洲都统、殿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将军中选授。职责是掌管御前侍卫和统领禁军,保护皇帝安全等。领侍卫下设内大臣作为副职,品秩为从一品,定额亦为6人。
乌什哈达,一作伍什哈达,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历任前锋、侍卫、都统、领队大臣等职,从征清缅战争、大小金川之役、林爽文事件等地,因战功赐法福哩巴图鲁勇号,两次“图像紫光阁”。嘉庆三年,参与平定川楚教乱,战死,赠轻车都尉。
嵬名察哥善用强弩,有权谋,性雄毅。担任都统,镇守衙头。向夏崇宗建议训练蕃汉强弩勇士,建立西夏强弩军。西夏贞观三年九月,封晋王,掌握兵权。
福增额,字赞侯,号松严、别号酌雅斋,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娶怡亲王胤祥次女,封和硕额驸。历任总兵、都统、散秩大臣、驻防将军等。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一说苏完那拉氏,小名喜子;史未载其正名,有说名静芬,或称隆裕太后、隆裕皇后、光绪皇后。光绪帝的表姐和皇后,慈禧皇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亦为中国的“末代太后”。隆裕太后是宣统年间大清帝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统治大清最后三年,并代表大清,也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溥仪颁布大清皇帝退位诏书,结束清的统治。